陸軍後勤司令部兵工署 : x1 U0 t6 Q6 v( s$ J C6 C
" Y* ?5 Y) Z6 c& T
徽章設計說明:6 E, y2 ^/ E: r2 r
一、兵工徽:
* w0 m7 b6 [' s7 ^( I' r0 @代表國軍專業兵工車輛保修單位。
8 x) U; |5 _6 p6 ] ~二、齒輪:. H& S9 `" ]( K" Q, X; O' G; G: ]
代表源源不斷的活動力,堅忍不拔的精神。
- l8 s; Z- e3 Q5 z三、承載葉片:
, m5 u$ ?6 ]# @: V& X代表堅強、剛毅,任重道遠的精神。! c& Q( O$ z3 M$ \: c/ U" m) _
陸軍後勤司令部兵工署沿革/ b! f8 }: R) |
原名「聯勤軍用車輛五級修理廠」,於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一日合併第四運輸器材庫及翻胎廠改為「聯勤汽車基地勤務廠」。, k1 p5 V) ?' a. u
民國四十四年九月一日聯勤改組,移編陸軍供應司令部(現陸軍後勤司令部),於民國五十九年六月一日更名為「陸軍汽車基地勤務處」;期間於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將儲備庫
9 Z# l4 b$ v: [所屬之工具分庫移撥戰基處、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將存量管制室納入兵工署軍品管制中心任務編組作業。& k$ C0 `; K: G' u
民國五十九年六月一日實施「嘉禾案」,處下屬十個一級單位,醫務所係配屬支援單位。同時改廠為「陸軍汽車基地勤務處」,隸屬「後勤司令部兵工署」。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一日陸軍後勤改制精簡為八個一級單位,醫務所仍為配屬單位。
% N5 \, W" J+ V/ A( r- M民國七十三年二月九日裁撤翻胎所成立特種車輛修理所。- r, a9 f8 c. c# l! Y3 |! }
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一日實施「精實後勤體制」案,原隸屬兵工署奉令改隸保修署,同時納併運保廠。
4 I0 y9 l7 Q5 {3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實施「聯合後勤案」,隨同保修署移編「聯勤總部」,並納編海軍汽車修9 x" `/ k, `( _
理廠成立「左營分廠」迄今。$ o6 W2 T; n: W% c$ x
9 K2 K: \- Y1 `0 X* }陸軍後勤司令部工兵署 
2 Z }( S5 W3 B/ a g- O* G: _徽章設計說明:2 c9 F( \2 a# c3 O- ]2 @9 w" _; [3 p
一、國徽:意指中華民國。: D+ n# }0 j$ R( e; c6 A( z
二、城堡圖樣:象徵工兵之精神。, V1 @9 F8 f0 X) I/ L- H2 t7 @( ~' D
三、六葉十五粒金黃色嘉禾:意指資源豐富,支援充分。
/ q( B9 i! T/ P6 r; h四、藍白紅三色:象徵中華民國建軍精神,乃以國旗青天、白
6 h( N! @( S0 O( Z) E3 K2 k/ x日、滿地紅為藍本。
0 \5 g" e. C& `9 R五、盾形標誌:象徵固若金湯以捍衛國家,以國之干城為職志。+ i& f( }5 x4 E x C
陸軍後勤司令部工兵署沿革2 s8 I$ c7 T2 e* b" j( o, t0 r- A4 B
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成立於南京小北門,原名「聯勤工程器材第一儲備庫」。
" [8 r( D r: {& A# n4 r民國三十八年大陸局勢逆轉,聯勤裁撤,民國三十九年聯勤在台復制,工基處搬遷至台中烏日現址,民國四十四年九月一日聯勤改組,工基處移編陸軍工兵器材基地勤務庫,隸屬陸軍供應司令部工兵署,民國五十三年九月一日改稱為陸軍工兵器材基地勤務處,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一日續更稱「陸軍工兵裝備基地勤務處」。
7 E1 v& C. i1 L# C7 e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一日實施「精實後勤體制案」由原工兵署改編保修署,並納編工兵器材製造廠。
+ R8 \9 e) y- ~! u% u7 ]/ R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隨同保修署移編「聯勤總部」,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原翻修廠維護所更改為工材廠維護所,工材廠聯合所更改為工材廠阻材所迄今。4 t2 U9 ~( N% Q1 |' k9 y, }- x
5 W* o: {1 A* I0 h ^0 g* L& V
陸軍後勤司令部運輸署 
/ d# m' [4 u! {* g0 D+ l& d/ w& Q0 U" z3 s0 o7 S' w
徽章設計說明:* O2 J0 r+ o* Y
一、盾牌外型:代表運輸兵擔負保國衛民重任。
2 C) h# M* D s3 c) ~5 g7 |, P7 ]二、金黃色邊:意涵黃埔建軍時成立運輸部隊。
& S' d6 E0 ~* {三、底色藍、白、紅三種顏色: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中間& O9 E' M9 M& ~4 [* l* W8 z6 j8 G
金黃色圓形巨輪:代表運輸兵標誌。6 p- E$ ~- f# k4 n. g% w; }% u6 u
四、上方白色飛機:代表空中運輸。
' `+ J ]) j$ l! s) q五、中間黃色區域:代表公路運輸。
' B7 u2 `. H- z" i4 j六、紅色左右兩側黑色軌道:代表鐵路運輸。
* F) m8 n7 C0 Y- x# y; P+ U七、下方三條白色水紋:代表水路運輸。/ f2 b3 R# b4 c' H1 n) q. W$ r4 {
隊徽整體代表運輸兵傳承黃埔革命精神,不畏艱難及險阻,全力達成三軍後勤之各項運補任務。. @* ~6 H0 \& b! {/ U I
隊徽不同之處在陸總部時期為『梅花』,在回歸聯勤總部之後,則改為『齒輪』。
% A3 S4 {- N" I, I陸軍後勤司令部運輸署沿革: @5 k" d# y" g
國軍後勤,於北伐期間,採用兵站制度,設立兵站總監部,負責軍需運輸、補給、醫藥及軍費轉發等勤務,抗戰時期,於軍事委員會之下,成立後方勤務部,採配合作戰,主動運補方式。抗戰勝利,先總統蔣公盱衡國情,於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一日創立「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遂於同年九月一日,於南京成立運輸署,隸屬「聯合勤務總司令部」;# z2 s$ @& K* ]$ G
民國三十八年九月「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奉命撤銷,改隸「國防部」。
! K. \ E& }4 G; v4 u/ r- ~民國三十九年四月一日「聯勤總部」在台復制,復改隸「聯勤總部」;民國四十四年九月後勤改組,「陸軍供應司令部」成立,奉命改隸該部,民國六十四年十月番號變更,為「陸軍後勤司令部運輸署」。# l, _0 g6 U4 q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因應國軍聯合後勤組織調整,改隸「聯勤總部」,納編四五、四六運輸指揮部、地區運輸處及國外物資各接轉處組等專業單位。民國九十一年三月配合「國防二法」施行,銜稱改為「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運輸署」,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國外物資各接轉處組移編「國防部軍備局」。
4 j1 d. ~2 {& q4 i6 L; t2 v' @5 u2 s, V: `3 h. Q* G# c, j7 X
陸軍後勤司令部軍醫署 9 R9 d# P; w. v" H
* |7 w4 L, E3 y0 h3 D
局徽設計說明:
6 l' x4 t7 J7 X5 u3 J5 u一、本案設計重點,係以世界各國公認之醫療標誌為核心,用以表達軍醫濟世救人、照顧病患的象徵及職志。
W9 g; u4 D# F2 M二、外圍梅花造形,意指單位在面臨醫療環境快速變遷時,能求新求變、堅毅不拔的韌性,及多元性的整體考量,提供國軍官兵最佳醫療服務。( o0 i5 M& |7 |8 n3 E
三、顏色搭配係以鮮艷的金黃色、紅色、黃色及藍色,代表作業發展與程序上的思路活潑、應對生動。. N0 M4 ?# x; x$ U$ m0 ]4 Y' r
陸軍後勤司令部軍醫署沿革
( U0 V! ^- s2 _# {6 p8 L+ ?! ^" z* P9 N國軍軍醫組織最早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醫處」,至民國十六年改組為軍政部陸軍署「軍醫司」。7 g- V; f* c" m" M% p7 o
民國二十一年於軍事委員會下設「軍醫設計監理委員會」,為軍醫最高機關,監督指揮關於軍醫一切事項。
/ X; U0 u, M& c; V7 N( x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一日將「軍醫設計監理委員會」與軍政部「軍醫司」合併為「軍醫署」,直隸於軍事委員會。
: k! Y. B+ F$ S8 {6 m' x9 e其後分別改隸軍政部(民國二十六年)、聯勤總部(民國三十五年)、國防部(民國三十八年),於民國三十九年復改隸聯勤總部,至民國四十四年起分別改隸各軍總部。
2 a5 \( O" p* p民國五十一年八月美軍顧問團為發展國軍衛勤設施、提高軍醫作業能量,建議於參謀本部轄下設立軍醫特業組織—軍醫局,俾便掌握國軍衛勤政策及統合三軍軍醫作業,嗣於民國五十一年十月一日簽奉總統核定,於民國五十二年二月一日起正式成立。
% F: ?0 ]( g4 K7 d3 f) \- d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日,於「精進軍醫組織」案,原隸屬三軍總部之國軍醫院,改隸直屬參謀本部,並將各總部軍醫署(處)督導醫院業務及員額移轉至軍醫局辦理。
% M/ v3 h. y$ ~: v" B3 Y
% b5 g" ]; M- w8 y$ e9 r* T陸軍後勤司令部經理署 " X/ t7 |) P" P7 E
. H( a$ N* ]' N4 v
徽章設計說明:1 d+ h# s9 I! m
一、國徽:象徵國軍。
. z, `* p [. B; T9 ^' s, y二、稻穗:象徵整體後勤支援。
- E) c- W: ^, H, }8 x9 B% \三、盾牌:象徵後勤補給為國防堅實後盾。(下角為該署、上方三角為三軍,意為該署向上支援三軍)/ _1 p4 \1 O4 H. R
四、C.S.F:「聯勤總部」之簡稱。(Combined Service Forces)& H; {; Y. ~$ [. ~4 p0 Y1 i3 |
五、SUPPLY:取其補給之義。(象徵補給業務國際化、多元化)
0 J; A6 S1 o4 {3 }. B) |9 m# t( q六、星星:象徵補給業務在多元化環境中有所突破,綻放明星般之璀璨光芒。
. z; D3 J- Q8 P8 ]- |2 N陸軍後勤司令部經理署沿革
, o7 y2 b& p& q n& e; m R r6 q該署緣於民國一年一月三日陸軍部成立,設軍需司,民國十三年黃埔軍校成立,設軍需部。民國十五年三月一日擴編經理部。/ A/ }0 M. b6 b8 O* q0 k
民國十五年九月改編為經理處,民國十七年軍政部成立合併經理處、審計處更名為軍需署。
5 I; u* \( l% a$ X1 A3 s+ ~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一日軍需署改組合併經理、財務二署,隸屬「聯勤總部」,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因戰局逆轉,政府為簡化機構,「聯勤總部」奉令撤銷,經理署改隸國防部。
3 y- P0 @2 C9 |' ^ |* r, U" b民國三十九年四月「聯勤總部」在台復制,經理、財務兩署合併為軍需署。民國四十二年六月奉令改編為經理、財務二署。9 `( i4 n! L }- a9 ]
民國四十四年聯勤改組,經理署改隸「陸軍供應司令部」。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一日「陸軍供應司令部」改制為「陸軍後勤司令部」,經理署改隸「陸軍後勤司令部」。- ?& v) n' g9 q" b$ h. |/ p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一日因「後勤體制案」更名為補給署,以經理署為主,仍隸屬「陸軍後勤司令部」,專司糧秣、油料、被服、陣營具籌補、零附件補給作業、主件帳籍管理。
4 H- b8 b! ~: E+ }( d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因「聯合後勤案」改隸「聯勤總部」。零附件補給歸還保修署,納編「海軍油料總庫」、「空軍油料中隊」等專業單位,成立「油料支援指揮部」;「空軍傘製廠」併編「陸軍傘保廠」、「傘儲庫」編成「傘具製配廠」;「經理基地勤務處」納編「海軍經理品總庫」;另「一般裝備補給庫」納編工材庫、運材分庫,於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正式定編迄今。
/ l: `0 |. g& ~' V1 _
" S3 [5 U7 s4 T, c! G4 N陸軍後勤司令部通信署
3 q4 L% d9 v: m3 U3 ^) i
% |% i& Y: v7 K" k4 I9 j1 [+ Z4 z! {; B; S- G8 R' T
徽章設計說明:5 [" b) D: {! T! y+ T5 ~& I$ J
一、隊徽中「旗幟」代表國軍最初通聯使用旗語之表徵。
2 Q/ ~# o; T/ z7 p1 L/ [二、標誌「閃電」則取其快速、立即之意。
; I2 T* b( n( l2 d. ?; i+ {三、「青天白日」則代表國家。
1 z( e3 H/ `9 S, _ [/ g四、「稻穗」則象徵該處儉樸、忠勤之意,與聯勤駱駝徽章外圍之稻穗涵義不謀而合。
y$ r5 `6 M" L, T9 H5 k. k9 i% |6 e五、現代通信無遠弗屆,已達天涯若比鄰之境,以此徽章表示該處維護國軍通信裝備妥善之決心。1 Y3 l ^2 K2 S2 a% ? }5 n! Q
陸軍後勤司令部通信署沿革2 y! m; [, C/ o I7 n
民國四十四年,成立「陸軍第一通材儲備庫」,隸屬「聯勤供應司令部通信署」,駐地台北松山。+ e% f" \) R* D" D
民國四十五年七月一日,納編「陸軍電信修造廠」及「陸軍第一電信修理廠」等成立「陸軍第一通信器材基地勤務處」,改隸屬於「陸軍供應司令部通信電子署」,駐地桃園內壢。 ^0 U5 }4 l o
民國四十五年至民國六十四年間,先後歷經三次更名、四度整編精簡,最後於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一日因應「陸軍後勤司令部」組織調整,更改番號為「陸軍通信電子器材基地勤務處」,改隸屬「陸軍後勤司令部通信電子署」。3 k- X7 l! |* p# Z3 O O
民國八十年七月一日,併編「岡山通保廠」及「聯勤二○七廠」,仍隸屬「陸軍後勤司令部通信電子署」。7 L; V. E: ]% \
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一日,因應「精實後勤體制案」,改隸「陸軍後勤司令部保修署」,單位全銜仍為「陸軍通信電子器材基地勤務處」。" K3 `7 P6 ~' X& i7 L. S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因應「精實案」,保修署移編「聯勤總部」,番號更改為『聯勤通信電子器材基地勤務處』。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配合國防二法組織調整,更名為「聯合後勤司- K6 w' z }9 k/ k
令部通信電子器材基地勤務處」,駐地仍為桃園內壢。4 m+ P2 o) a4 E3 b9 f
% c- A1 a+ c9 k( i( T8 b; C T0 r
陸軍後勤司令化學兵處 . V, P0 s/ P: a$ q' e% ]
於民國五十一年八月一日奉國防部核准成立,於台北籌編。
6 F" [* S7 f& a0 h3 T民國五十一年十月中旬,奉命遷移至台中縣東勢鎮,接收原「軍醫署衛材庫房」(現廠址)。隸屬「陸勤部化學兵處」。: R' B. @/ I# f, l3 Q
迄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一日,配合「精實後勤體制案」改隸「陸軍保修署」。8 q, X' B3 c& a3 @, |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因配合「整體後勤案」隨保修署移編「聯勤總部」,整體撥編及番號改稱「聯勤化學兵基地勤務廠」迄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