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有出版一本"蔣緯國回憶錄",一樣由劉鳳翰採訪,但是聽說只發行大陸簡體版,不在台灣發行,台灣出版的書不在台灣發售,不知何解?
l' Y$ F) l6 e* }: f
3 A9 H, x6 q& T$ [5 J( G9 j6 @國史館在蔣緯國生前對其所做的訪談,當時早已時空變遷,自身也無官祿名利掛礙,他的說法算是翔實可以比照排除掉一些仿間說法。
- U; s! p3 n! {; S: f/ ^5 h! G! R6 P# k& i8 Q# Y. p1 w3 e
該書第七章最後會提到湖口事件,張友驊曾在東森關鍵時刻出示該書,念了一些事件大概,如郝'學長所提,讓趙突然間情緒爆發是子女的學費申請被壓住,趙等了?個月詢承辦人,但回應是說,那公文進去某人辦公室後就一直放在桌上,都沒有處理,趙的情緒就爆發了,認為是那個人存心整他~~~
( j/ O& } p* @* M$ a2 q
& Q! a( H0 m4 @0 G蔣緯國確實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但不是對全師官兵有什麼處置動作,而是命令憲兵把師部高幹集中室內坐下不許動,命令憲兵:如果有人試圖離開就開槍!! P+ Z+ \. {5 x- }
( s1 Q5 d% W2 e1 Z6 f; x% Q
! A8 O& V1 k! {( H( @
小弟這麼推理:因為蔣緯國很清楚知道,以下的裝一師官兵對大局不會有什麼危害,沒有利害關係下,,大家很清楚知道趙志華是一時精神官能偏差導致,沒有利害牽扯,都不會當一回事!。對整個局勢有危害的,蔣很清楚知道,是在他旁邊週遭這些師部高幹,有保防和不隸屬的牽制力量(如政戰.憲兵),或背後有其他軍頭當裙帶的人,這些人是有利害需求的,在那個動則得咎的年代,往上一報就是確保日後官祿的保證。這件事處理不甚,他一手在台灣建立起來的裝甲基業就會毀於一旦。他命令憲兵集中看管,自己要趕緊在當下向上面說明處理,弭禍於無形................9 _1 {' C1 {* V& k8 C
' {. I, C: z3 B) j+ H2 i2 y) H6 ]# r2 ~$ v
, ?: G5 b5 m v' h& b
小弟聽到和最有興趣的是下面:( z0 @1 s" h4 ~+ j* E
但被看管的人其中有一個人拔腿奔逃快速跑出營區,憲兵開了一槍沒有打中! 那個人是師部「憲兵組長」,我不知道張友驊有沒有念錯? 把政戰誤念成了憲兵,雖然可以相信憲兵選擇服從蔣的命令,但是憲兵開槍打自己的憲兵組長有點詭異??! 如果沒有念錯,那麼另一種彷間說法憲兵組長上去協助制服趙志華就不是了。憲兵組長跑出去後就層層打電話向上面回報,這件事就沒有辦法收拾了。
3 ~6 J/ e! k$ D7 y& h* c/ ], \) W+ @& m$ W
因為某篇憲兵期刊曾提到憲兵對於湖口事件之功"伏魔專案",該書蔣緯國也有提及,在半年後由蔣經國授意總政戰部主導的伏魔專案,其一有功憲兵即為當時的"憲兵組長"。
9 ?" |3 z. `) a# F3 a* y- N4 O( M4 R4 Z7 ~ f! W$ g
如果手邊有這本書的仁兄學長,還望不吝分享,該書第七章-湖口事件部份,滿足小弟的好奇心(確認憲兵組長部份)。 其二如郝'學長所言:提供一下供後輩瞭解與充當論壇資料之用。) {& {+ }' U( O; p'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