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日本佔據台灣~生活實錄

[複製連結]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33: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三日,位在台南中學校東北角、剛落成不久的的新講堂(禮堂),舉行開校紀念式。當時學生的服裝,夏天穿白色,冬天穿黑色,短領,五枚鈕扣,帽上有三道白線,足登海軍式帆布鞋,膝下則是鈕扣式綁腿。〔台南二中提供〕




這是台南一中最早的照片之一,攝於一九三○年。
  台南最早設立的「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在一九二一年先更名為「台南州立台南中學校」,不久,因為當局要增設一所以收台籍學生為主的學校,所以再改為「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學校」,而那所新設的中學,便稱為「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學校」。
  一九二二年,第二中學校初創時,是借用竹園町竹園小學校的部分教室充當校舍的。次年,竹園小學校遷移,把房地全部讓出,二中也才建築新舍。這張照片裡的紅樓,是在一九二八年完成的,校門還很簡陋。〔台南一中提供〕




這棟小禮堂(講堂),是台南一中最有看頭的建物。校門口的紅樓是由台南州廳土木課的營繕係所設計,但晚三年(一九三一年)興建的講堂,則是由總督府營繕課所設計。建築學者傅朝卿指出,它和台大文學院與圖書館一樣,同屬台灣少見的仿羅馬式樣。〔台南一中提供〕




現今的「省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其實是日據時期的州立第一高女和州立第二高女兩所學校合併而成的,過程比台南一中和台南二中的校名對調還要複雜。先說第一高女。起先台灣只有一所公立女子高校,是在台北的「台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後因南部也有設校的需要,一九一七年五月便在台南借兩廣會館設立該校的分校。同年十月,位在現今大埔街的新校舍落成啟用,校名也改為「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女學校」,專收日人子弟。
  一九二一年,以收台灣人子弟為主的女子高校也成立了,稱之為「台南州立台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也暫借兩廣會館上課。次年四月,原來的台南高等女學校更名為「台南州立台南第一高等女學校」;而台南女3 高等普通女學校則成為「台南州立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
  一九二四年三月,第二高女在現今南門路、南寧街口的西南角,也就是中山國中現址建好兩棟新校舍,於是全校遷入新舍,原來的校舍遂改為寄宿舍。
  台灣光復後,政府先把兩所女子高校的帽子互換,也就是原來的第一高女變成省立第二女子中學校,而第二高女則改為第一女子中學校。一九四六年二月,改名後的台南第一女中,便由校長黃濬率領全校師生,進駐到大埔街的第二高女校區上課。至於改名後的台南第二女中,則在日籍師生陸續遣送回日後,終於在一九四七年九月與第一女中合併。兩所學校合併後的名稱是「台灣省立台南女子中學」。
  在南寧街的校舍,一度借給台南師範學校作為宿舍,一九五七年成立「台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也就是中山國中的前身。
  這張照片,從校名判斷,應該攝於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二年之間。它校門口的主樓應用了巴洛克建築的語彙,算是紅磚折衷式樣,尤其正中的圓形山牆的形式甚為特殊。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35:2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九三○年,台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的師生,到該校北側才一百多公尺遠的大南門城去玩。女孩們所穿的冬季制服,是全套深藍色套裝,胸襠和袖口有三道白線、黑色長襪、黑皮鞋,頭戴深藍色帽子。照片左方遠處是台南地方法院的高塔。〔台南女中提供〕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3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長老教會中學後來在東門城外找到一塊地,於是大興土木,新校舍在一九一六四月年完成。這張講堂的照片,是在完工後不久拍的,剩餘的建材尚未收拾妥當。它的二樓和一樓,形式不一,是有一段故事的。因為已分別承包教室和宿舍工程的兩家營造廠,都想爭取最重要的講堂工程來做,學校就宣稱,誰做得好,就讓誰繼續做,結果兩家平分秋色,就讓他們一家做一層樓,成為這副樣子。〔長榮中學提供〕




一九二六年,私立台南長老教中學的沈毅敦老師,指導學生作化學實驗。黃武東牧師回憶,沈毅敦老師來校後建議興建化學館,每位學生都有套實驗儀器,邊上課邊實驗,這在當時是全台獨一無二的大手筆。那時甚至曾將學生自製的牙粉、肥皂、香水等,對外出售。




參拜神社對日據時代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但對長老教中學校而言,問題就很複雜了。因為該校是基督教學校,音詞每年十月二十八日的神社祭典,校方並不帶隊前往,而是讓學生自由參加。但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政府為宣揚帝國的國威,便強迫各校參拜神社,與英國教士發生衝突。最後是由校方讓步,在一九三四年由全校師生正式參拜神社。次年,校長也由日籍的加藤長太郎接任。這是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八日該校參拜神社的照片。長榮中學提供




長老教女學的學生不斷增加,在校友會、教會人士的支持下,一共募得六萬多元,在長老教中學的西北面購買了三甲地,興建新校舍。這幢漂亮的紅樓,於一九二三年完成。建築學者傅朝卿說,它的磚工變化很美,是紅磚折衷式樣及亞熱帶拱圈式樣混血的佳作。而屋頂的八角形小屋塔,乃是英格蘭磚造建築常見的做法,屋頂是金屬製成的。這是那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落成典禮後全體師生與校友等支持者,在東翼的南側廣場拍攝的,可以見到屋頂係以傳統的馬背收頭,山牆上還有一八角形的氣窗,地域色彩甚濃。〔長榮女中提供〕




長榮中學和長榮女中既然系出同源,則經常一起參加活動也很正常,這是一九二五年兩校師生在太平境教會合拍的照片。那時能夠上中學的人並不多,社會風氣仍頗閉塞,所以儘管是男女學生合照,但仍有一條微妙的界線存在,好比,第四排中間最靠近男生的那個女生,便向右方略微側過身子,而第五排也有類似的情形。〔長榮中學提供〕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44:48 | 顯示全部樓層


長老教女學的學生不斷增加,在校友會、教會人士的支持下,一共募得六萬多元,在長老教中學的西北面購買了三甲地,興建新校舍。這幢漂亮的紅樓,於一九二三年完成。建築學者傅朝卿說,它的磚工變化很美,是紅磚折衷式樣及亞熱帶拱圈式樣混血的佳作。而屋頂的八角形小屋塔,乃是英格蘭磚造建築常見的做法,屋頂是金屬製成的。這是那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落成典禮後全體師生與校友等支持者,在東翼的南側廣場拍攝的,可以見到屋頂係以傳統的馬背收頭,山牆上還有一八角形的氣窗,地域色彩甚濃。〔長榮女中提供〕




日本人進入台南後,先以台灣道署的建物作為台南縣署,後來改為台南廳署。一九一六年,台南廳遷到新址,舊署空出,後來就供商業專門學校使用。但一九二七年該校廢校,房舍則充為「台南市役所」(台南市政府),直到光復後再改為永福國小校址。




日據時期,由市政當局設立的學校,僅限於小學性質的國民學校以及職業學校,中等教育仍由州廳辦理。台灣光復後,才開始在一九四六年籌辦第一所市立中學,也就是現在大成國中的前身。
  這所學校初名「台南市立中學」,以日據時期的武德殿為校址。這武德殿位在孔廟西側,清代海東書院的舊址,也就是現在忠義國小之內。當時市府便在學校南面,隔府前路相望。
  這張照片是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五日,該校歡送第二任官派市長卓高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48:16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九三八年,州立台南一中學寮前的花圃裡,學生在各自分配的區域整理花木。〔台南二中提供〕




一九二七年,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的學生,在宿舍自習。她們都把頭髮在腦後挽成一個大髻。〔台南女中提供〕




這張照片最左方,也就是彌陀寺的側門上,掛著一塊木牌「台南和敬女學校學寮」,女孩們穿著燈籠短褲,一大早清掃廟庭的榕樹落葉。〔光華女中提供〕




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的課外活動,有「映畫部」(即電影社)的設立。這是一九三八年該校老師指導女生放映電影所拍的照片。〔台南女中提供〕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51:19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九一六年總督府台南中學校的學生作修學旅行,這是高雄旗津的旗後砲台。藉著這張遠景照片,讓後人可以了解砲台的大概格局,以及殘破的程度。〔台南二中提供〕




和敬女學校一九四一年畢業旅行,學生搭森林火車上阿里山,在途中停靠。〔光華女中提供〕




在旅行當中,原住民的奇風異俗,是被當做重點的。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的學生,一九一六年到中部山區參觀原住民織布,學生們和原住民勾肩搭背,表現出親善的樣子。該校當時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日本人子弟。那時,慘烈的霧社事件還未發生。〔台南二中提供〕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4:55:25 | 顯示全部樓層


平地人到山上看原住民,原住民也到山下來看平地人。這是他們在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參觀,在門樓玄關前拍的照片。〔台南二中提供〕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總督府台南中學校舉行第三屆運動會,穿著和服的日本婦人,帶著孩童進入運動場。用樹葉搭起的牌樓,橫額題上「活天地」三個大字。該校其時創設未久,專收日人子弟,會場周圍布幔上即是該校的校徽。〔台南二中提供〕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日,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學生宿舍設置的「相撲場」,兩個體型健碩的學生,正在在師長和同學面前作相撲狀,其中一人還注視鏡頭。相撲場的土俵是用粗草繩圍起;四角的木柱則以草蓆包覆,保障選手安全。〔台南二中提供〕




台南商業專修學校相撲部學生,穿著各色相撲服裝和指導老師合影。每個同學的裙上,各自寫上相撲時的別名,圖案也不同。保有這張照片的沈坤山,並未以正面示人,而是站在選手們後方的黑板旁,擔任服務工作。沈坤山提供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5:00:45 | 顯示全部樓層


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劍道館內比賽的情形。一九二四年在該校就讀的台灣人蔡胡夢麟說,他們在寒假有所謂「寒稽古」,有如今日之冬令營,規定三年級以上學生全體參加,每天清早五時起就在學校道場訓練,由高年生指導低年生,學弟都被學長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居於少數的台灣人更被打得很慘,他即使戴著那頂汗臭汗垢的鐵面具,仍難免被敲得頭暈目眩。〔台南二中提供〕




日本古式劍道的服裝,比近代劍道還要繁複而且笨重。台灣本來盛產鹿皮,三、四百年前,日本人就從台灣進口大量鹿皮,以製造照片中那些武士身上的甲冑。〔台南二中提供〕




這是一九一七年總督府台南中學校棒球隊,和鹽糖團比賽的鏡頭,場邊的學生揮舞小旗,為選手加油,場面果然十分熱烈。該校校友蔡胡夢麟說,棒球是那時最活躍的課外活動項目,選手也是從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選出。比賽有時是校內,有時則與校外的糖廠或州廳團體選隊較量,全體學生一定要去觀看,並組織「應援隊」〔即啦啦隊〕,唱歌鼓舞,如今日之加油。台灣學生如果不去,回來也幸免挨頓制裁。〔台南二中提供〕

[ 本帖最後由 owan 於 2006-5-9 15:02 編輯 ]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5:05:0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九一五年,總督府台南中學校的學生,在安平海邊,舉行二百公尺游泳比賽。旁邊有一艘汽船警戒保護,而照片左邊遠處,則有數艘中國帆船繫泊,無法近岸。當時,該校的游泳池尚未興建。〔台南二中提供〕




儘管有了游泳池,但長老教中學校的學生,仍會到安平海灘活動。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是日本的海軍紀念日,該校全體師生便在五月三十日這天,到安平古堡和億載金城參觀,並到安平海邊作海水浴,當晚宿於沙灘上,次日才返校。這是在沙灘上做暖身操的盛況。〔長榮中學提供〕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日,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剛改名為「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學校,舉行運動會,這是奪旗比賽的一幕。照片左上方有英國國旗,可能是該校也邀請了由英國人辦的「長老教中學校」參加友誼賽。〔台南二中提供〕
 樓主| owan 發表於 2006-5-9 15: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長老教女學校一九一○年的體育課,是這樣上的。當時該校仍借神學院新樓一角上課,女生們包得密不透風上體育課,和現代當然相去甚遠。照片中她們所在的位置,即在目前新樓幼稚園旁,後面那棟樓已在數年前拆除。〔長榮女中提供〕




一九一七年,總督府台南中學校的學生,在司令台前做伏地挺身。〔台南二中提供〕




「台南市私立長榮中學校」的足球隊,一九四○年獲得台灣選手團的代表權,到日本參加第十三屆明治神宮運動大會。這是全隊在台南火車站前的合影。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23 15:52 , Processed in 0.060503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