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轉載] 228事件之後的陳儀與當年在台憲兵 !

[複製連結]
byronliao 發表於 2005-12-23 13:2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41346|回覆: 15
資料來源0 s  Q& H0 j7 ^& p4 m9 a
http://tamsui.eki.com.tw/content/18go/18go_01.asp?H1m_sn=18
1 ]" A+ r/ ?$ ]0 M) _& |http://homepage20.seed.net.tw/web@1/fuge/htm/228.htm2 W  A7 G" `4 Z* Z0 m
http://www.ftvn.com.tw/Topic/CaringTW/TWnotes/0901.htm# [. g( e/ J0 X; y
http://www.t2t.com.tw/photodiaryDetail.asp?pd_id=10588 J- i  H, N7 I9 Y* T8 v* v$ p  ^
http://casino.showmy.net/?main_frame,1038507857,week_5_nfl_point_spread_betting_odds_markets.html9 u# r8 m8 F  a
. Z/ s+ ~' P7 N7 Y% m% ^/ j( m
陳儀 9 {& c5 s# M8 W9 |# w
出生日期 1883年
8 `* A4 O4 Q0 V' h* M出生地區 中國浙江 : W- A0 x/ G, Q' f
逝世日期 1950年6月18日
$ ^; |: p. ^5 v8 u% o, c) ?# u$ n逝世地區 台北 # [& u, j3 j( y1 V* \+ h
陳儀(1883年–1950年6月18日),原名陳毅,字公俠,(亦稱公洽),號退素。浙江肇興人。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其間發生228事件。之後因試圖投靠共產黨,被國民黨於1950年處決。8 b  b' F; P% I0 p" t; m2 ~

0 u1 `5 G" t' v* l( v# H陳儀早年9 ?' U% Q( y  y2 S
陳儀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入讀浙江求是書院。. u; R& Q; w- U
1902年到日本留學,期間曾參加光復會。日本士官學校五期步科畢業。) s6 c' d2 ?% h! x/ M
1909年回中國。
$ @. z4 Q5 e: B1911年辛亥革命時參加浙江獨立運動。$ P) Q4 S% _9 A
1912年任浙江都督府陸軍部長,兼陸軍小學校長。' G4 `; L) b/ W0 |. _* B( r; g, X
1917年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第一期畢業。& O/ c+ ?1 L" w6 o$ K- ]0 ]2 D
1920年再回中國,在上海營商。: w0 c  z. G0 `3 e5 x/ [
1925年孫傳芳主政浙江,委陳儀為浙軍第一師師長,之後轉任第一軍司令,浙江省長。
6 h8 P! @# e: k1926年,陳儀投向北伐中的國民黨,被任為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軍長。但手下部隊再次倒戈,於是下台,出國到歐洲考察兵工。回中國後被蔣介石委以兵工署署長,頗獲賞識,之後轉任軍政部次長。
2 o6 u' |8 y7 r# `0 `+ C1934年閩變結束後,調任福建省主席兼綏靖主任,整理福建軍政。
& m1 c5 c+ c6 W6 l0 x( \4 _  |  Z; I; z: j
陳儀在台與228八事件
: X( H5 R! D, p1 r8 `7 s; f* K1935年日本在台灣舉行「始政40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陳儀奉命到台參觀,對日本人統治下台灣的高速發展感到驚訝,特別是相對中國大陸多年戰亂下的停滯不前,令他感到深省。之後陳儀再派人到台灣考察,於1937年出版《台灣考察報告》,建議福建經濟學習台灣。: Z" g, x4 g2 O

6 _- n' {% m- F8 N/ G4 p5 z: _1943年的開羅會議中,同盟國確定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6 j4 x8 o1 I$ E5 u3 u1 z) L8 s- p/ @0 L
1940年代的台灣社會,接收部隊,漫無軍紀,貪污受賄,魚肉鄉民,加上經濟政策包括煙酒專賣、糧食限量的制度,同時中央銀行調整幣制使台幣不斷下跌,物價波動,人心惶惶,社會動亂,隨時可發,而坐在長官公署內的陳儀,卻對轄下的台灣民情一無所知。- ]$ t6 V! l/ u+ `# E6 [; p, |6 l
5 Y. R3 A$ x5 ?* s' V1 @) H. O
1944年4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任陳儀為主任委員。調查委員會對日治下台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報告書長達四十餘萬字。之後提出的《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亦獲得接納。, B4 j2 F8 f; B# l, D/ `

  A1 j6 Y9 V$ m7 B# l' h; f1945年8月29日,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委任陳儀為台灣行政長官,9月1日任命福建省主席陳儀,擔任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部總司令。10月24日,陳在美軍將領陪同下從上海飛抵台北。10月25日陳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同盟國,在中山堂接受台灣日本總督兼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從此展開對台灣一年半的統治。
/ L2 _5 P; c% X6 H1 a/ P4 u- i7 r" E8 y! U
1945年9月1日,陳儀出任台灣行政長官( ^7 O4 S7 O% S) z* Z) {
陳儀治台時期,經濟上實行統制政策。除了將日人留下的企業大部分收歸國有經營外,還規定米、鹽、糖、煤油等民生產品,由官方統一定價收購。對烟、酒、火柴等物品的專賣加強限制。陳儀接收台灣後,大量高層負責日本人返回原國。台灣本省人在多年日本統治下,多有不通曉書寫中文及說北京官話;在當時政策下,原有職位多改由大陸抵台人員擔任。從大陸到台灣的軍政人員,質素參差,良莠不齊。此外,台灣工業及農業生產在戰後數年出現倒退,經濟上一度出現了頗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C" ]( q/ A& v

' G+ f- P! k# a" a9 d! h' N1945年10月2日,即台灣光復之前夕,地方恢復中原時間。
, `, ~, J) R+ @6 k& e2 }& x7 W" K' F; ^
1945年日軍向同盟國投降。
8 _% ~  \" U6 \# G
( m0 N4 `9 [* P1 S% @1 f5 q5 x1945年10月8日,中國憲兵第四團,由福建省福州乘戎克船在淡水登陸。4 i( g. {6 u0 F+ C5 c8 ?9 }/ _# v

# `. ^6 p1 Y3 ^% M0 e# z& A1946年1月12日,台北區淡水港 (憲兵) 緝私任務,奉令交海關辦理。
0 T: t: c" f( r- p
1 a4 Y9 }! a5 R# ~& L( }5 M0 w1947年2月28日,台灣發生228事件。台北的政府人員與民眾的衝突,引發島上各地本地人對政府的抗爭。3月8日蔣介石從大陸調來援軍後,以陳儀為長官的政府,對民眾展開了嚴厲鎮壓。估計有1萬5千名台灣人被捕後遭屠殺;當中包括地方議員、醫師、律師、新聞記者、教師等社會菁英。9 B! }9 B' g" t! m

) _6 q  v' s, J: @5 m# {228事件之發生。首先是民國36年2月27日晚上發生查緝私煙案件,民眾因不滿緝私人員打傷、打死人而包圍憲警單位。原本是單純的治安事件,因處置失當而引發一連串、全島性、官民對立與省籍衝突的事件。
: {) w; X" N. j6 O' u: i) q! m* R  }( p) \- V5 ?' ^
2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煙酒專賣局(事件後改稱台灣煙酒公賣局)接到密報,謂淡水有走私火柴、捲煙情事,晚上7點左右,派大陸籍緝查私煙的隊員(傅學通)等6個人腰間都佩掛著手槍,駕著大卡車,停在圓環附近重慶北路西邊馬路旁,跳下車後,急速往延平北路的方向跑去。) X/ R1 k- S) z; O
! k/ f, W, g! H9 o* Q
不久,他們跑到「天馬茶坊」﹝老闆的名字叫做詹天馬﹞前面的亭仔腳,團團圍住一根柱子,再將柱上一個木框上面的香菸都放入他們的大麻袋裡,原來這些香菸都是走私來的貨物,賣菸的人是一位叫做 (林江邁) 的阿巴桑。他們又搜查阿巴桑的身子,把搜出來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想走開。阿巴桑趕緊抱住其中一個人的腳,跪地哀求他還錢,被抱住腳的緝查員無法擺脫,就拔槍往阿巴桑的頭打下去,阿巴桑血流滿面尖聲嚎叫。 ! R3 E$ [. K# R7 ^, T, Z
9 \/ L" K8 r% d! z0 c
當時有6、70人為圍著觀看,大部分都是穿著木屐的居民,其中有人喊:「打查某人搶錢囉!」「緊來救查某人喔!」,大家一時都感到不滿激動。緝查員很緊張,當中有一位向民眾開槍,槍彈擊中旁邊孔雀酒家前的民眾(陳文溪),當場死亡。民眾又叫:「打死人囉!」緝查員們立即人人拔槍,逃到延平北路的「光冰店」向外開槍,民眾不敢追過去,不久這6人由店後門跑出巷子,民眾有些人追趕在後,最後知道他們逃入(警察北署)。
% s/ Y( p  c' e: N1 ?' m: {
0 k6 k3 F/ M9 S專賣局業務委員會李常務委員與業務會楊組長聞報,於9時許前往現場處裡,表示將會懲辦查緝員,惟民眾仍要求交出肇事者。李、楊兩人不得已乃將查緝員6人送往憲兵隊看管。
3 {$ |% v8 U/ s  l* w0 M& z) w- ^) l; |) V$ z, x; N
8點鐘左右,不甘心的民眾100餘人到警察北署要找這些兇手。警察卻告訴他們,這些兇手已經由 (憲兵) 移送寶慶路的 (憲兵第四團--現址應為中華憲兵隊)。民眾非常不滿,就走回圓環,把緝私員的大卡車推倒,放火焚燒。 * Y2 w& x: M+ ~

* f, z+ |/ _9 i$ `# d, L( }! c9點鐘左右,民眾到了 (憲兵第四團) 要求懲兇,人數已經300人。(憲兵第四團團長) 張慕陶少將說人不在他這兒,要民眾回家。民眾也不敢太靠近 (憲兵第四團),因為前面的碉堡有重兵守衛著。民眾一直叫囂到11點之後才回家。$ C+ \8 D7 y. m* R% ?" X; U% X2 S
: M3 X9 m3 T1 U& M) W; g  A, g# w
公署衛兵開槍事件經過大致如下:由於未獲憲警單位肯定的答覆,翌日 (28日),台北市民罷工罷市,並示威請願,亂事益發不可收拾。民眾由單純的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平日積怨一夕潰決,蔓延為全島性事件。, b: [# i% o* V$ i2 O& }7 A
28日上午9時,民眾沿街打鑼,通告罷市,聚眾遊行,先至太平町二丁目派出所搗毀所內玻璃、物品,圍打派出所主管,隨後衝入位於本町(今重慶南路)之專賣局台北分局,毆傷4人,致死1人,並將局內物品財物拋至街上焚燒,12時許,民眾擁向南門專賣局總局要求懲兇未果,乃轉往長官公署,約下午1時許,遊行群眾約4、5百人,以鑼鼓為前陣,沿街呼口號,聲勢浩大。
" c1 G$ y' J7 J0 a" s7 c, o- J  X; H- M& n
公署廣場前早已調派士兵駐守,衝突一觸即發,不久,槍聲響起,有士兵向群眾開槍射擊,造成傷亡,此即公署衛兵開槍事件,也是局勢惡化之關鍵所在。
, h/ |( s  E8 P+ k0 O# Z# N下午2時許,民眾齊聚中山公園(今228紀念公園)隨後進佔台灣廣播電台(今台北228紀念館)向全省廣播,29日,全台各地知悉台北發生「228事件」,亂事乃逐漸蔓延全省,而懲兇要求也升高為政治抗爭行動。" p+ H/ _9 q3 ?' C  A# }; \

5 X/ Q% Z4 k' k/ y228事件為全島性歷史事件,波及社會各階層人員,各種抗爭與衝突範圍擴及全台各地。從台灣北端到南端,從東到西,乃至澎湖地區亦不能免,影響既深且廣,其中又以台北、基隆、台中、嘉義、高雄地區影響最大。  G2 \. {- F( R! r

/ y0 v9 n; x' n$ R6 g( M! ?4 f0 i台北2月28日的治安事件逐漸轉為要求台政全面改革的政治運動。
! C4 L$ _" G' d7 ^: l3月1日,台北市參議會為反映民意,邀請台籍國大代表、省參議員、國民參政員成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推派台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為代表,晉見陳儀。2 y5 Z  T* l# [( B( }
陳儀接受代表所請,於3月1日下午5時第一次對全民廣播,主要重點有:
5 S! z$ R3 s& V5 f# l(1)誤傷人命之查緝員已交法院審辦。1 C3 D4 S6 b2 B: H3 A
(2)自午夜12時解除戒嚴,但集會遊行暫時停止,不准罷工、罷市、罷課、毆人。
5 v5 [0 y( C+ y+ y/ U. d8 P(3)因事件被捕者可交保釋放。
& \; K/ T/ ?& F- ], g(4)允許代表與政府合組委員會,處理暴動事件。
, Q3 Z2 X& B3 q% l% O( `( H# ?: g. `8 G$ `0 j8 w
陳儀並派周一鶚、胡福相、趙連芳、包可永、任顯群代表長官公署參加處委會。於是「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乃改名為「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各縣紛紛成立分會,以解決事端。9 E: k/ i5 M! f* [4 r7 U

" c0 x- z' k) V5 x3月8日,處委會見陳儀大怒,拒絕接受,為圖轉圜,乃主動發表聲明,推翻通過之決議案,自稱因參加開會人數眾多,致有不當要求出現。
# t% H4 N0 ^$ ^( X* R3月10日,陳儀下令解散處委會。) U. w) l( T2 X: m# O3 ]2 g
陳儀早於3月2日即密電蔣介石,請調整編21師一個加強團、(憲兵營) 來台歸建並平亂。遂造成悲劇慘禍。% p* q' \  q# H# \- ~0 Z

" b% O* O4 ?+ w/ \! F1947年3月8日,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及 (憲兵4團2營兵力) 兵力抵基隆港。
$ I& l- a$ q7 B: n1947年3月9日,陸第21師抵基隆,軍事行動全面展開,這時離高雄鎮壓只有2天。; y( w9 r% G8 Z
1947年3月22日,陳儀被國民黨三中全會撤職。
  Y5 \$ n5 O% f! u) ^+ D1947年5月11日,陳返回大陸,改任國民政府顧問。
$ Y( D: z# L. l  D1 ^1947年5月16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亦撤銷,改組為省政府。3 m$ D6 s' q6 z9 Y

" {6 \& c" U* M; V3 z1947年04月18日,警總又發布「228事變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呈報國防部並下令憲兵第四團加緊通緝歸案。, S8 e. F" j- C& g
6 f# T4 m$ x/ O
1947年04月20日,規定參加228事變者至明天截止自首。/ r/ A! d' f2 @8 F6 [# N
- _8 h! r: \3 x9 [
1947年04月22日,行政院會議決定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省政府,以前駐美大使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
/ y/ h- t6 e1 u4 ]8 f$ w9 N' i* s& G/ b8 U
1947年05月10日,警備總司令部改為警備司令部,彭孟緝任警備司令。) d+ r6 e2 N2 Q% i" ^
柯遠芬開始在台灣新生報發表《事變十日記》。
8 @& [# ?: F6 X/ j3 N4 B1 a8 ?( w
1947年05月11日,陳儀離台。
: t& V' L) Y; Q1 \: v( O
8 g; d; t1 K% d2 f8 }8 R1947年05月15日,新任省主席魏道明抵台,撤廢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Z2 f8 `- N$ Y6 P4 \
: d& V& P0 U5 S5 h) u1947年05月16日,台灣省政府成立,發表重要措施:1.解除戒嚴令。2.完成清鄉工作。3.停止新聞、圖書、郵政檢查。4.各項交通管制一律廢除。
; s: H- [9 C$ o. o; n1 M# N% F2 V2 V* d: c! ~9 J
1948年8月6日,陳儀再被蔣介石委任為浙江省主席。1 L8 u4 {8 k' f' m$ A+ A0 m6 w! l
1949年1月,陳嘗試策動與其關係密切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一同投降共產黨。湯恩伯將此事向蔣介石報告。
* U) c' l' J" c! N- L0 t1949年2月,陳儀被免去省主席職,之後陳儀被捕開始被軟禁。國民政府東北和華中地區會戰失利,大陸情勢逆轉,戰火逼近長江,陳儀被押解來台。- B* T: U$ r$ ]% t; ~, ~, K9 M+ D

  k7 `% p; c' y3 Q4 u1950年4月國民政府大陸失利,陳儀被押解台灣。; z% z# G7 r% w5 l9 L, o' b9 h0 C

& ]1 Q: V0 r0 E8 h. }/ `  q: S5 w1950年6月18日,國防部軍事法庭宣判,陳儀以「勾結中共,陰謀叛變」處以死刑。陸軍上將階級於台北新店刑場 (今日新店明德班) 被槍決,骨灰現埋於台北五股。陳儀妻子是日本人,兩人無兒無女。. A# g" I6 U9 L* q; }5 M* l( e

, I2 ]* R6 r- B2 M" g5 K; w1992年, 這名上將墳墓面對世人,墓碑刻的是「陳公退素之墓」,陳退素,就是陳儀,台灣第一位國民政府長官,現代史上,備受非議的人物。
2 O2 v0 S0 \% u9 P% p" j! ^" D! a6 I& v! \5 c1 L) h6 X
墳墓位於台北縣五股一處山坡,立著一座名為陳退素的墓碑,據說為了怕死後不能安寧,除了名字更改,連立碑的日期,也故意提前了2個月,而空氣中,似乎依然迴盪著陳儀臨終遺言:「我沒有什麼話說,死後將屍首焚化。」
7 ]4 l3 v8 |" O% l7 U6 o
1 F# U* {! Y  M' ]事隔58年,沒有一位歷史工作者清楚知道,陳儀究竟為何而死,通匪?叛變?為228負責,還是蔣介石將他當替死鬼,以安定自己退到台灣的政權?58年後,沒有人能夠清楚知道。, u; m6 g1 K2 Y1 x+ U2 S/ d! @
4 i, U9 x. g9 d6 Q  d8 T
228爭議人物 陳儀,帶著台灣現代史上最大的迷霧,進入自己的墓室。陳儀之墓長 眠五股,墓石砌成橢圓形。在雨中,進入五股,穿過竹林,眼前這座石頭砌成的墳墓,墓碑上寫著陳公退素,其實就是陳儀之墓。高約2米,直徑4米,橢圓造形,結構獨特,四周環境很乾淨。 陳儀的墓幾十年來一直都有專人在整理,守墓的人說:陳儀的親人每年都會來掃墓。
/ d7 c1 @5 Q, C, Z2 \3 P, C% {, h% I: X
228事件中,陳儀讓許多台灣人留下了許多深沈的傷痛,如今這個具有爭議的人物,長眠在此。* L1 d% r- i# G9 b* h3 ~( s

& l. ~  h4 x2 ^: N8 `0 w4 i& I[ 本帖最後由 大盤帽 於 2006-1-18 22:41 編輯 ]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5 收起 理由
MP269C570T + 5 精品文章

檢視全部評分

老潘 發表於 2005-12-23 14:26:37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拜倫大提供,很珍貴的史料∼
* H# g/ q: x% n; i: s, b' u裡面有些疑問處加以補充我的瞭解。% F6 X) s  ]" m1 c

- k# d) x5 X! u! o這裡所指的憲四團部為寶慶路恐有錯誤,寶慶路為該團第七連兼台北憲兵隊,即今寶慶路遠東百貨處,大門面向中華路。" i: p* J$ s& G" o: A9 b
. B2 f3 S2 S) k1 C+ u
當時憲四團部應是在涼州街與重慶北路一帶(稻江憲四團部),也就是日治時期的’台北更生院’;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為鴉片上癮者所開辦的戒治所。憲令部在台灣的第一處新址就在這裡掛牌成立,司令部遷往愛國東路營區後,由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使用。聽說原址還在,住台北的朋友有機會經過的話不彷一瞧看是否憲四團原址依舊?8 X% Z- K# l+ N; G& w+ i8 j
3 p$ @' p8 G% K( D9 @9 f1 J
當時台北228的導火線就是大龍垌一帶(今日的大同區),所以拜倫大大提供的資料裡有提到”圓環”(小吃很有名,聽說前幾年拆了)、”北署”(今天的大同分局)。
; A- {: u/ n% e$ S+ O" j1 i8 x( Q5 K- y8 }- g
憲兵第四團對軍史有興趣的朋友,在找台灣近代資料時會發現常被提到(負面居多)。憲兵第四團就是福州憲兵團,兵員補充大都以福建人主,當年同整編21師在台負責掃蕩靖亂,憲四團負責台北綏靖區。
: M9 F" |7 \6 M/ A  s9 B1 Z% K4 X: A1 Z8 w
涼州街的舊址就是第一代國府遷台的憲兵司令部,所以就是為什麼憲兵的眷村都分佈在延平北路和涼州街一帶,當年除憲令部外,直屬營和軍樂隊都駐在附近。不久移至日本第一步兵聯隊部舊址(中正紀念堂),60年代初期移至新南憲光營區。
* N9 }, V/ Z1 a: v% D- T5 r+ b- L% C8 S2 `  q& L( e0 @; N

+ ?) @7 S: R. ?& \: e摘圖--(按)憲兵第四團政治大考及格證書--MP476提供。憲四團其中一營便駐莆田∼3 d4 {8 k. [* M+ k6 {# {# {4 d5 H

/ K! }# K$ o( `/ V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wannder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MP269C570T 發表於 2005-12-23 14:4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重慶北路圓環之前有拆掉改建,大概去年還是今年又重新開張,不過生意沒以前好。7 v8 |5 V- \, f$ p
而大同分局,也是日制的北署,現在依然建在,而且建築物保留日本時代的樣子,也就是蠻破舊的。之前看新聞說,保署還保有日據時代的水牢,好像還是碩果僅存的。
小興 發表於 2005-12-23 16:27:42 | 顯示全部樓層

迪化街雜記..

外公在228事件時,受僱於英商怡和洋行茶葉班,負責中、英、日語三方翻譯(沒有接受過正式教育喔)。家母於同年一月出生,7年後就讀延平北路/涼州街口的永樂國小。而潘總所指的重慶北路、涼州街口已無歷史建築物了。倒是杜博士舊址、連診所的木製老招牌保存良好,雖說已經停止門診仍有人居住。$ D5 c8 h, g5 G2 H

$ o  V9 O1 y- a0 ~1 m據外婆描述~在鴨寮(迪化街舊名)的茶葉商、布行工人因距離天馬茶坊現場(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的黑美人酒家騎樓),不過幾百公尺。光復後的1年多,當地居民對語言、生活管理方式的不適應,包括下厝庄等地的流氓起鬨;官民雙方EQ失控....。所幸在後續搜捕鬧事份子的行動中,英商管理幹部挺身保證,洋行當時所有工人均正常作業;無人外出。沒想到逃過追捕的外公卻因酗酒過度、在五年後因肝病過世。" ]8 J4 i3 ?# f# r9 R
3 ~* A6 V: C6 A; g& N7 b
提外話、原警總陳守山總司令,舊居住在貴德街靠民生西路這端。小時候到外婆家(現為環河快速道路),對台灣鐵皮、瓦片、竹子等混合建材的矮房,對照不過幾步路程貴德街裡、混合日式風味的文藝復興式洋房可是羨慕不已,除了涼爽之外還有抽水馬桶這種高級玩意呢
 樓主| byronliao 發表於 2005-12-23 23: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老潘司令2 |* @0 q9 s) ^" ~
以下兩次憲兵第四團來台.....1945來的是否為該團先遣部隊?  e! b, e( b4 `) i- m4 z& y8 D
1945年10月8日,中國憲兵第四團,由福建省福州乘戎克船在淡水登陸。
* k  ^: J* L1 ~2 z' r1947年3月8日,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及 (憲兵4團2營兵力) 兵力抵基隆港。
老潘 發表於 2005-12-24 00: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1945年10月8日,中國憲兵第四團,由福建省福州乘戎克船在淡水登陸。
& K2 f  Z4 y; c& r1947年3月8日,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及 (憲兵4團2營兵力) 兵力抵基隆港。
第一段有出入,第二段是正確的~~
" P4 l0 }3 Z0 R7 K/ D
! j9 [  g' @8 b6 i3 q第一批接收日軍移交軍事清冊的先遣部隊為憲兵第第九團。
6 a. M- Q/ X& L2 o/ C35年初憲四團有與憲九團交接台北防務。# ~0 V2 v* G7 K. @8 c3 W! p
第二段指的日期、兵力就是民變後隨21師前來增援的憲兵部隊。
1 q$ i) K7 m0 k; n' T5 Z) ]
6 L2 G. r% L* f( i可以看這主題-->(按)中華民國憲兵簡史(憲兵訓練中心印頒)<--我大概蒐羅了國府憲兵團一些簡略(關於憲四、憲九部份)
 樓主| byronliao 發表於 2005-12-24 23:40:30 | 顯示全部樓層
司令提到有關..憲兵第四團對軍史有興趣的朋友,在找台灣近代資料時會發現常被提到(負面居多)。
# M; K" C1 Z4 i$ D3 h, y5 z這裡有篇文章.....當時憲兵第四團高團長倒是對當時來台陸軍70軍印象很差~
) m! j4 U) L3 j1 P2 chttp://taiwantt.org.tw/books/228/new_page_18.htm6 u5 ]8 p) |8 j6 X$ S4 O. u! r# y

" g& K) R0 r9 N* l另外憲四團部為寶慶路恐有錯誤.....應是在涼州街與重慶北路一帶..
: h6 t2 U2 u% I4 S7 C8 e以下文章也是提到寶慶路, 是否當時寶慶路有所謂的憲兵分隊?
# r; ~7 W; _! P2 Z. n& ?6 t% [http://w5.yljh.chc.edu.tw/~s228/new_page_44.htm! d4 Q2 B& H1 a0 u/ G: t. k! o/ s
) ^( O. \* ]1 o4 B" W& e: [
還有憲四團團長
7 s$ i0 `- g! Q+ O2 `2 h1946.10.25 來台憲兵第四團團長是高維民 (也是少將嗎?)
+ i5 v7 [$ |% S$ o2 V1947.3.1 當擔任第四團團長是張慕陶 (少將)....(民間對四團印象差應該是這時候開始)5 J# p6 @$ G! a1 y" j
9 N1 a4 a; A7 x9 p
民間有一本書 : 高維民口述,福蜀濤記錄,台灣光復初時的軍紀,《中華雜誌》廿五期,1987。(是不是就是當時團長?)
* M: c# o8 \  R+ u" K; G& r3 y; o/ j1 ?
[ 本帖最後由 byronliao 於 2005-12-25 00:10 編輯 ]
老潘 發表於 2005-12-25 02:24:47 | 顯示全部樓層
憲四團負面資料指的是228事件後的北部地區的掃蕩清鄉,大都由憲四團逮捕槍決。
+ u& ]  l" M0 K% L  K" j較有名氣的便是當時的省議員王添燈,直接由團長張慕陶主審定讞執行(淋油火焚)。殉難處便是憲四團部(涼州街舊址)..
  m6 @; l  T1 Q: b
) K7 u- F9 q) l憲兵團長很多是少將階,因為國防部在1946年成立前憲兵直隸軍政部,所以地位高於一般部隊的團長編階,張在事件後全台劃成綏靖區時為憲四團長兼任台北綏靖分區司令。
! a4 Q- Q* T' w  w% t# K# D6 {$ [  P) C+ H; [5 \; a
高維民是35年間的憲四團長,團部原在福建南平,35年憲四團部移防台灣。
* |' C+ ~# s, f6 F7 L$ ~: _& ?# J, l0 T9 ?& d+ r
寶慶路是台北憲兵隊〔憲四團第七連兼〕,不過舊址是遠東百貨,沒有痕跡了∼9 n% a& ^; p8 o! c4 X3 s
, q4 H7 b- N7 N4 i; }
台北憲兵分隊是日本時代的說法,舊址在今天牯嶺街,移交國府後改成派出所。
 樓主| byronliao 發表於 2005-12-25 02:34:06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司令詳細說明 !
  w! `: m5 p6 i, J: }( o$ w. b' U
我有找到一些資料有關日據時期日本憲兵分隊所:
1 [' g" ?( l& M$ x$ U1 K- {7 j5 t' w2 S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G& g' V' v1 x9 u0 C, B
http://www.ncafroc.org.tw/news/index_news.asp?ser_no=115) W5 {1 B1 h, \! B; x) Q
- E  X8 [9 Q1 Z/ h
[ 本帖最後由 byronliao 於 2005-12-25 02:45 編輯 ]
jojonick 發表於 2005-12-27 13:39:3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曾聽我爸媽說過:我阿媽當時也是在賣私煙的阿巴桑之一(當年民生困頓,唯有賣私煙、酒為家裡多掙一份收入,裁養的起7、8個小孩子...)。228發生前夕查緝私煙查的緊,據說好在當時槍擊的那天,阿媽生意特別好,所以早了一步收攤回家,才有幸逃過一劫,要不然(當時我爸還未出生39年次)現在連我都不知道在哪裡了.....- g: o9 {1 ^! Z/ y7 u
小時後偶而聽到阿媽說起這段往事,他總是很激動,當時年紀小,壓根不曉得什麼是228。+ f) ]* N9 M2 t3 R+ |9 `) h  _
阿媽也在幾年前往生了,看到這段詳細的描述歷史紀實,讓我不禁想起阿媽.....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2-23 05:53 , Processed in 0.07898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