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戰隊學校:寧大強
! `5 A& g9 V* k2 N8 f. \: Q' w9 ^# G' g z2 n& h! E9 A$ n
提要: 4 i" N5 Z' O [, B. v$ o3 I* R; x
一、就人類歷史軌跡而言,從古至今自有戰事以來,4 ^% w; U- x, t. ]
「不對稱作戰」就已存在;在戰爭的歷史長河中,
3 @9 r- `6 u8 b, u- _6 D 敵對雙方「力、空、時」均相等的狀況,絕無僅有,
~# C) Q" v* l- t x 戰力的大與小、強與弱的差距,使雙方軍力處於不對稱狀態。 ; |0 z% z" A! Z0 P
# W6 G! e; N; Z8 B! z ^3 D% C
二、「非對稱作戰」係在避免與敵人的強點對抗,: |: E0 d! b4 v+ H4 P( x4 N5 A/ ?
而是在衡量雙方相對態勢後選 擇敵人的弱點施以打擊。' V9 q6 E1 @# @& h3 } C
就現代觀點而言,「非對稱作戰」強調運用非傳統或非正規方式進行戰鬥。 4 a% H$ U! A* i+ v2 \* ~& P0 F
, f0 h# G( W1 j, ?6 h
三、在軍事事務與國家安全的領域中,
6 O3 W) @, N' A' ~5 u: G0 W/ b0 u0 k& C 「不對稱作戰」係以迴異於敵人的方式從事行動、組織與思維,
/ n, h* Z' B, F& P- m2 ~ 俾將本身的相對優勢提高到最大程度,並利用敵人弱點,
" K; i# r& N; E) d 獲得更大的行動自由度。 * N4 P& ^3 W2 U* p: E! x: {4 g' @
) M! o/ }6 _) X( ~% H/ M! a" q9 K四、「不對稱作戰概念」涵蓋的領域包括了技術、" M! n( Q) t1 Z. S4 |
文化與心理(精神與意志)等不同面向,) P1 m, v0 F9 l. V4 l2 T. S& B
各種不同形式的「不對稱」戰爭,
" m9 r& R: F& t8 O- G. p 其目的非在擊敗或擊潰敵人的武裝力量,
* D* h& ~5 u6 B; b( p- o0 N 而在癱瘓敵人的指管系統、瓦解敵人的戰鬥意志,
: U5 Q# m6 p- \4 Q5 p; I+ h; C' H2 v 尤其在民主國家中,軍事行動的發起必須獲得民眾的政治支持,
8 Y# K' t# V, ]# L% c( \2 j 「不對稱」概念傾向於攻擊對方民眾的精神與意志,7 H ~2 |4 p, ]* \
從而在根本上瓦解國家戰爭機器的運作。 ! [, f0 R! v# E4 |8 s1 B' s4 o" T
' O3 h1 o+ f S( Z五、在未來不對稱的作戰威脅下,7 R* B# m f6 h% i; ]! x9 l
我國的國防與國家安全必須有全新的思考角度,也要有新的不對稱戰略。
" D0 W% B, Q" M) x% Z3 J+ Q, U! r9 Q) _: i9 X: {2 w& ~
就人類歷史軌跡而言,從古至今自有戰事以來,1 l! a( j" V/ x! o T! d3 h8 }
「不對稱作戰」就已存在;在戰爭的歷史長河中,7 M6 V: e3 P; {% ~0 A) |# m) l
敵對雙方「力、空、時」均相等的狀況,絕無僅有,4 j" \6 [0 B: O2 Q6 _ b) F
戰力的大與小、強與弱的差距,使雙方軍力處於不對稱狀態。! U& t! _+ m/ c$ p7 K' X5 K7 \
傳統的戰爭,以強擊弱,以大吃小,固可易於獲勝,
3 f# t$ F5 `& ~ j但「以正合,以奇勝」(孫子,兵勢篇),避實擊虛,- `3 ^' C5 F* a, p
亦可以小搏大,以劣勝強,故人類自有戰爭以來,
7 v( @- |# q. B J+ x「不對稱」(Asymmetric)概念就已存在。
' W+ n# x) j- a' {, G7 S回顧二十世紀末,從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開始,6 F- q/ `0 {# I7 |
接連的科索沃戰爭、車臣戰爭及南斯拉夫戰事,5 b$ x( B2 j. ^# j* Q0 T' ]
這幾場西方先進國家以高科技武器為主體特質的大小規模作戰,2 R" Q; l0 F! s0 y7 E
令研究戰爭的學者覺得新的戰爭型態更引起注意和觀察探索。, L. w# s: ]7 w1 M ^
其中美國對於「不對稱作戰」理論與內涵的反省察覺,
8 }- e8 }1 T8 y, V) o7 f0 Q/ |乃是最近幾年的發展,冷戰後發生的幾場戰事,
& ~) M2 A) w8 R5 K) J |, Y) l* q其運用「不對稱作戰」的思維及手段,
0 w) \5 }9 I9 k+ d所獲得之驚人效果,使「不對稱作戰」成為軍事戰略研究者注意的焦點。( K; L* S- V7 e
而近期的「第二次波灣戰爭」無疑又是高科技下
1 N* g3 v. v3 r1 R「不對稱作戰」再一次更具體的實踐。" h9 v; a, e# T0 r
在全球研究軍事學者對「新軍事革命」及7 l5 f9 v) k9 r0 W; {, z* i5 L& [, R
「不對稱作戰」掀起廣泛討論思潮時,
! m) U0 c9 T' K面臨中共威脅的我們,更有探究「不對稱作戰」理論的必要。 & N: c5 {/ e! I7 D: t# ~4 Z
3 D/ I9 S% {! l! ?. u
貳、不對稱作戰的意義及內涵
$ P3 O9 n, z; E# {+ r
2 U1 k+ j; R( I) y( v! C2 |' h一、不對稱作戰之意義
. G0 D* ]/ q; G0 |
& ]0 a4 X1 \' w在探討「不對稱作戰」的意義之前,9 j. f$ T5 O/ m9 B6 V4 Z6 ^8 `- z
我們理應了解「對稱」及「不對稱」的真義所在。9 P; J9 d5 A; O6 p' r1 |% G
所謂的「對稱」,以中文文獻的字義解釋,/ f: _& T/ M: w, u) Q& {
就是雙方實力不相上下,難分軒輊;也是指對手間彼此均衡,- X9 r& k6 A" x! b
足以匹配形成同等的對比;或相對的兩者以面對面或背對對應的型態呈現,% D; d0 d8 @* p/ S3 l
或是敵對雙方不僅在數量上且在技術上相等的局面。# j% K- c& |' b- \- ?! r Y
單就「不對稱」﹙asymmetry﹚名詞的起源來說,% G' X6 c* V$ M& J6 c& u
原本是在化學、物理、金融、資訊各領域中常見的專門用詞。( v; z, X' G- w5 q8 G
然而,為何會成為軍事領域裡特定主題的用詞?
0 j" b* ]; F( V: {" h0 l' J1 l追溯起來,它第一次出現的時機是在1994年美國T. V. Paul所著
: d4 b" k* e. T% v# R「Asymmetric Conflicts: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s」
" }+ \- V- P0 _5 \1 b, G的書籍內容中提及的緣故。
5 ?; P* ~2 \! M% Y1 F: S8 P/ b也就是靈活運用傳統、非傳統的武器、裝備與方法,4 X0 W7 O) g4 w( P. r% V: F; m; Q
不但要注意避免與對方強大的兵力、武器或其他方面的長處作正面交鋒,1 C1 W" d4 f k% S, P
而且能利用自身的優勢攻擊對方的弱點,務期以較少的代價,
+ I$ K, ]* Y' t! Y7 t獲致較顯著的效果,達成預期的政治目的。
' [& |( j, O( [# j* M8 K& j5 ?( \: r( F9 m
不對稱作戰又稱為非對稱作戰,是廿世紀末美軍提出的一種新的作戰理論,: P* R- j" ^, }/ M: T
美軍在1991年頒發的第一號聯合出版物《美國武裝部隊的聯合作戰》
0 N0 r4 E/ H- H7 r2 O0 W中首次提出這一概念,當時被稱為不對稱作戰,9 Y: l: E2 e8 t" x; S, _7 K [6 K
1993年在其出版的第三號聯合出版物《聯合作戰綱要》中,
7 F' Q j1 Y- r改為非對稱作戰,並作了具體論述。2 _# Y3 O3 x& O% y: S
此後美軍在《2010年聯合構想》- r. Z% J4 Y: x9 j) A2 j5 D+ ^0 x
(1996年)、《四年防務審查報告》0 m& C2 b' t# H3 U3 t
(1997年)和新版《作戰綱要》(1998年)等條令和文件中,
2 f9 X# H& a }1 l9 U$ { c進一步發展了非對稱作戰的思想。
, w% j4 y# X( v G( m* [在1998年底的沙漠之狐軍事行動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 A" K- I& S' |" x1 ?
對這一理論進行了驗證;
$ v1 O S% e8 C! H9 h廿一世紀初美軍反恐行動之「恆久自由」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近期
1 @/ x, m+ d4 X( d2 e; A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再再的顯現美軍所展現的高科技的不對稱作戰。
6 n& Q- e' }" B8 x @由此,非對稱作戰正式成為美軍重要的作戰理論。 7 I" }+ Q$ o4 W
9 d$ E! ]' h8 C3 c/ a
我國防報告書中將不對稱作戰定義為:& M' E% P1 E8 |7 k! i5 e- W
「講求在實力懸殊的軍事對抗中如何致勝,
, D1 [0 }+ g' R( e, h# c& t- [尤其是打擊先進國家因依賴電腦而產生之弱點,: y @+ h4 _' \" G2 ]5 S
也就是在戰略上避免直接軍事對峙,
4 d: S: b9 Q. u: n並利用恐怖活動、核生化武器威脅、資訊戰或是破壞環境等手段遂行,( ^, R/ F$ q& ?. E; }
以達成戰略性或政治性目的」。 & i* b% n% X; V# P1 y' m) c6 u
O, r* ?7 N1 c+ R
國內知名戰略學者,! \- n; F4 S& Q0 _7 |2 }! o( j( U! C
現任國防副部長林中斌先生說:什麼是「不對稱作戰」?
5 F ^- F G4 ^) n簡單的說,就是「以弱戰強,避實擊虛」的軍事對抗。
) ?, P6 z; i0 {7 g# {# C弱國以「避實擊虛」的戰法戰勝強國就是典型的「不對稱作戰」。
& i C. H/ J8 U/ u而且他特別指出中共的「點穴戰爭」是最吻合此類戰爭的一種戰略觀,
/ M' q0 _% }* O' Q6 ]( o) r它同時也是托夫勒所指的第三波戰爭。
h- v8 @, |3 a+ k w x6 O! _林中斌先生更從武器、時間、空間、! }% q, i1 _& m1 I' }* \
人員與部隊等層面加以分析點穴戰的特性,
; {2 s9 b5 d1 O, K5 F; \, X+ e) J+ R突顯其與前兩波戰爭的差異。 7 J# N z. m: T- A5 N$ _
$ X8 K5 {* l7 Q3 m/ p7 ~7 C& V另外一位學者潘家宇曾就中共的「非對稱作戰」
) g- h X; G) Y( f) p: ]; b( W進行名詞解釋、傳統與現代的戰爭觀、戰法、成功的關鍵、0 G7 t9 A& {& l
使用武器的概念等項目,加以研析並製表區隔。
^( ~, D3 L2 J( ?4 S: B2 v5 s9 }6 j/ U4 p5 b
就軍事用語而論,「非對稱」概念係指交戰雙方的相對態勢(強點與弱點),
8 l" v2 ]) G" l" P( u; u+ R" o非一般人所認知的「不相稱」或「不均衡」。8 p8 S5 y3 f- F# b0 w, {
實際運用上,「非對稱作戰」係在避免與敵人的強點對抗,9 N: r: L1 H' a+ K; a
而是在衡量雙方相對態勢後選擇敵人的弱點施以打擊。
+ v6 t X2 Y$ Y& @就現代觀點而言,「非對稱作戰」強調運用非傳統或非正規方式進行戰鬥。
g5 p- E. J- u, {% K證諸史實,「非對稱」概念由來已久,
0 M' S7 d- y, c7 c% u中國兵聖孫子所言的「避實擊虛」、8 Z7 h% N8 L& P+ n( n* t8 Q) l
李德哈達的「間接路線」均為其要義所在。, W7 J+ `% M& d# S3 O
諸如毛澤東、胡志明、武元甲等,
* k# U9 t* ]& k# W% q& A成功地運用「人民戰爭」的游擊戰略擊敗了人員及裝備較其為優的對手,
2 q- l, w; ^7 c# m可謂「非對稱」概念具體實踐的最佳例證。 ; s, |, X! |7 r6 V5 k1 M6 X
) O/ B- X j v; ?" P1 t+ p二、不對稱作戰之內涵 ' M( |# y" C, E5 f( _+ X: P1 ~
9 i( I) u: `# k. v6 K若進一步探究,不對稱概念絕非常人認知的「差異」、「相異」、, T m/ Y5 e) \ m; s9 @3 x$ b
「不相稱」或「不均衡」。就軍事用語來說,
+ l- e0 L0 D1 p% z不對稱概念係指交戰各造的相對態勢(強點與弱點),/ S# I) \. |, h3 }' q& u6 P
而非雙方進步程度的相對水平。實際運用上,% N3 y- F4 @0 A* A) G6 L4 {
「不對稱作戰」係在避免與敵人的優點對抗,
' N1 T8 x# \ Q而是在衡量雙方相對態勢後選擇敵方弱點施以打擊。5 P4 ~3 r2 A. [( M9 a) i
就現代觀點而言,「不對稱作戰」強調且為大眾接受的概念,- F/ `/ u! _$ {7 R: s
係指運用非傳統或非正規方式進行戰鬥。3 V$ U; q/ C7 W) f+ \# o
換言之,不對稱概念在軍事領域中可以定義如下:+ i% |8 b1 I8 a2 F6 |$ N
「存於兩個競爭國家間的重大軍事差異,就寬廣面來說,
) t6 V5 F; ~* S- T. L5 q此者係構成軍事力量的重要因素。」 3 E8 E3 b: }# e. G" O
' ~: c$ q3 r4 i; {就本質而言,「不對稱」概念幾近於李德哈特(B.H.Liddell Hart)% a2 @8 }) r4 B. U) N* ]
提出的「間接路線」(indirect approach)理論," J# B$ d; {8 o! B" s
後者曾被李氏譽為最有希望和最經濟的戰略形式。- ?6 O2 m$ q9 W* ~7 l, Z' Q- ]
「不對稱」概念係以己之強,攻敵之弱,從而獲得有利態勢,
3 p5 `) O9 D: X' ]達成戰爭所欲的政治目標;. t, y" d6 ]2 q, R3 p' G5 \# D, [
間接路線則是選擇期待最低(least expectation)及運用抵抗最小路線,/ o, M4 @& p: d7 K* _
俾能獲得決定性戰果。
' d. q2 K7 {9 m! A6 d
+ D: z& R3 k% n# T美軍認為「不對稱作戰」是一種概念,
& s& y3 Q% B* P. G2 m% g" _ ^/ `% _主要是指力量不相稱的雙方對抗行為,
" U5 n! F, c7 q! ~9 P* Y+ i包括相關的「不對稱戰爭」、「不對稱戰略」、
3 g; n% z( n' _: C( k# x「不對稱威脅」及「不對稱手段」等,) L! r; w0 B9 \9 S A: ^
並運用傳統的武器與方法,避開對方之強點,/ ?6 o( U% w) ?1 D+ W$ I9 t& G9 \
攻擊對方弱點,以最小代價,獲致最大效果,
4 ]) o; Z! J$ U6 `" \" E+ R& J( J達成預期政治目的。
! d1 G5 e. { n! H4 y而所謂的不對稱作戰具有在質量對稱而數量不對稱的戰爭;- o; Q p1 a4 z9 ?
或是在數量上對稱而在質量上不對稱的戰爭;
! G% Q4 Z2 T) L8 c3 i或是兩者皆不對稱的戰爭三種型態。
% e* x; B& R) E5 P. j V換言之,若任一種不對稱戰爭發生時,
$ Y. t8 f7 {$ n弱小或技術落後國家面對的敵人若是一個強國或科技先進國家的話,
8 F3 I7 j; p- c% c3 R3 z! L8 V: j在傳統武力的質或量無法取得勝利的話,. t7 Y0 @. f8 n' l1 x4 M: b* @
只好以敵人無法預期或創新的方法,
: |5 i+ S8 M- A5 Y# w9 C換言之,就是以非傳統或非正規的方法,
- s2 H! Z% m6 J9 V5 t# E避開敵人的優點,從其弱點攻擊之,
9 T8 o( Y4 P, Q! }以獲取勝利成功的最大公算。
: B6 o2 Z7 g" Y M+ r因此,運用已方優勢,看破敵人弱點,
1 U) z) m9 Z# S藉目標、手段、及地點選擇的不確定性和多元性,& c! J% R6 b" d9 \9 Y% Z. [
造成對敵人的「奇襲」而使喪失平衡,乃是不對稱作戰的意涵。 : _& {* H+ _# T; Y3 W6 `
# V" {$ ~- j: ^$ j
三、不對稱作戰的特點
, h! o- B9 {5 Z9 i7 s
' R, p& {+ D, l9 V1 Q在軍事事務與國家安全的領域中,
- U( |9 _% Q1 T; @不對稱作戰係以迴異於敵人的方式從事行動、組織與思維,1 b" Z9 u5 y4 l1 S
俾將本身的相對優勢提高到最大程度,並利用敵人弱點,
1 B0 C+ V: Z) g4 {" ~5 t3 m4 N獲得更大的行動自由度。
1 I5 U& W! D* S. A- z5 a; C/ K8 O不對稱作為可能是種政治戰略作為、軍事戰略作為、
% O6 t. W. ~1 |$ C作戰行動或這些作為的組合,
% u' O6 t3 H* @ S4 M4 C並包含不同方法、技術、價值觀、組織或時間因素。. z+ @3 R) P7 k, d3 ~
不對稱作為可能是短期的、長期的、刻意的、- x& s" o5 k( Z# S1 j' j
或在無其他方法可用之情形下的一種作為。+ F, _8 d4 p/ A5 a. i& N3 J8 G
不對稱作為可個別進行或聯合展開,並兼顧心理與物質效應。
* R+ ^' `0 W; k' G! k+ a5 R
6 u h9 m$ x8 F) L9 Z* o其特點如下:
5 ?9 @4 M& f3 ]. e) d( n' p3 Y) y! O4 ]7 R" T8 V6 V: I
不對稱的觀念可能是正面的,6 c" a; Q( Y# w, i& Q8 ]5 V, P
也可能是負面的:正面的觀念在於利用敵我間的差異來獲取優勢。
3 u# G; \% X2 _7 b- h2 c% G9 ]美國的軍事戰略至為重視以優異的訓練、領導統御與技術來維持並擴大優勢。$ A; e, S$ [; y& a+ }
負面的不稱觀念涉及敵方對我方弱點成的威脅。
# x% s" w: c% Z: u. C5 b! z美國國防部有關不對稱作為的思維均集中於此種負面的觀念上。 1 a' M* B' M. _/ w: u7 s, u
# ]+ d \% a* J, q' m9 x不對稱狀況可能是長期的,
/ h4 W: G" G2 T+ X( X% S也可能是短期的:
/ f E: ~6 F3 o6 w# i- t7 V5 m軍事史顯示,敵人早晚會對許多短暫的不對稱狀況作出調適。
5 T5 G$ X. M' h; P舉例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Q/ ~8 F) P& }8 ^/ h0 n9 p* d1 R
閃擊戰所向披靡的時間只維持了一、兩年,3 [, K* D+ E; ~" b: s: J3 P
前蘇聯隨即找到反制之道。: N# s! @; e9 X: x, a& y4 [
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與軍隊最後也找到了對付毛澤東人民戰爭的方法,% B, ^; Q" i4 x" E, F7 u# q- N
雖然其所花費的時間較長。
4 N% C' H: }0 c& O+ X) S1999年對塞爾維亞的空中作戰顯示,7 w- ]* g5 `* H- E( z. q
敵人可能藉由偽裝、兵力分散及雖不夠精密但火力十分密集的防空系統,* Z8 R8 R3 o6 `' V( I6 T
來反制美國空中武力的優勢。長期的不對稱狀況比較少見。
S) J5 K: I6 _4 ~1 X美國大體上可藉由投注較敵人更多資源的方式來維持軍事優勢,
- w8 y' R' @9 I% L5 U+ @而對某種類型的敵人構成相當長時期的不對稱優勢。 I" _- n4 S M; }& c
然而,欲維持不對稱優勢是需要不斷努力的,
! z% k2 G* a' C) Z I0 P( T; G1 x任何軍隊若無法調適戰略改變,則其戰力都會走下坡。
$ p+ f L) g+ Z3 o/ F6 d. e8 i9 R0 W% |8 b& X4 A( [, e3 N
不對稱作為可能是刻意的,
4 z C+ c" |1 ]也可能是無其他方法可用時的不得不採取的做法:
4 O8 U# p5 A4 Z1 G8 k' Z6 a4 z美國戰略家雖積極思考不對稱作為及對其作最運用或控制的方法,
: i1 U& E, y o" T3 F. O; t但在作戰中敵人常運用其所僅有的資源並遂行其所熟悉的戰法。
$ ~3 A) K0 _6 g) e+ Q9 r( P' k不對稱的結果常是意外所致而非計畫結果。 ( ?' C; B6 M* O& R& e5 i/ D5 `% q) X
# X3 l- P/ i% f$ [* [, d8 z8 g
不對稱作為的風險可能很低,) J) ^, o. h& n2 \8 A( k
也可能很高:某些不對稱狀況,6 I+ M( J9 q' q
如優異的訓練或領導統御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n+ A* w+ O; w7 n6 ?& U7 c% Q8 ~
雖然發展並維持此種不對稱狀況可能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
# i1 K4 F# i, q; b6 I但卻鮮少因而增加戰略或作戰風險。 d6 e$ I; ~5 U( h4 s# h
擁有一支練有素、裝備精良、
0 F4 @/ u2 ]$ g- s! F5 o2 T6 B( ]戰備程度高的部隊所付出的高成本將可降低風險;
0 T' z, ]2 D2 ^* Q而其他形態的不對稱作為則有實驗性質與風險。
6 c% m B ~' S* d6 ?舉例而言,恐怖活動可能是種低成本、高風險的作為,
6 z' e4 b/ w Y( J0 J |3 n5 k. }. B因此,此種作為可能會事與願違,
9 J% y8 H3 p/ l5 q不但未削弱受攻擊者的意志,反而強化了其意志。" x! J, n" C+ G Q
許多形態的戰略不對稱作為都是在走投無路下的拼死一搏,
" x$ s6 ]5 P& y" u' s因此常常無法奏效或只能暫時發揮效用。
: ~6 x7 D) _& @
+ N+ w: K; {2 X8 K- u[ 本文章最後由 陸戰憲調士官長 於 2005-11-2 10:31 PM 編輯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