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排長,我想我是多慮了,早十年前臺灣就已在建構毒蝎式戰略,這篇出自對岸的電子媒體報導(如下連結),只是事過十年文章一些還在研發、購置、未出現的軍武,已陸續建軍備戰了 。+ D1 h: V R: Q) g1 N7 M0 E. a
! J+ \1 @* A$ v$ s; Z+ K' |* S出處:http://big5.huaxia.com/tw/sdbd/js/00114366.html) ^/ j0 Y: W# J; f" i) S3 z
# x. [! L2 l" W X0 G5 R積極準備反擊作戰 臺軍"毒蝎計劃"出籠 : `$ I0 Y8 P' G3 |5 m) R1 Z
* u+ I6 F" C, F- k( r" f5 U) D
08/28/2003/10:00 華夏經緯網 ( q" j' u' B0 ^& E& V
1 w. Y$ M }+ @, w
為應對大陸可能的“武力攻臺”,台灣防衛觀念由單純自衛開始轉為反擊作戰。據臺軍方權威消息透露:臺軍現已整備出一套“毒蝎”作戰計劃,即建立具有反制解放軍導彈威脅的“短程地對地戰術導彈”,建立三軍攻擊性武器及部隊,包括組建陸軍快速反應部隊、海軍陸戰隊加強登陸戰力、空軍重建對地攻擊作戰裝備、海軍裝備攻船導彈快艇等四項。 : v8 l j- V L. ?7 S( B
臺“毒蝎戰略”出籠始末
# Q; H- V/ H$ I# c1 ^, M9 j3 x/ l$ m6 F2 T$ O, u4 _ {' }5 B
臺軍“毒蝎”計劃的提出始自1999年,針對當時台灣是否加入TMD的問題,有人提出,臺軍動用2至3枚、每枚發射成本為來襲導彈數倍至十余倍的導彈來攔截目標,當然是絕對的不划算。因為如果台灣打算全部擁有多層次導彈防禦系統,即使不計其他雜項費用或研發成本費用,即須154億美元,將近目前台灣6年的軍事裝備採購預算。要構建應付高強度大規模攻擊而百分之百滴水不漏的導彈防禦系統,以台灣的技術能力、經費與所可能獲得的裝備來說並不可能,即使有美國大力撐腰都不一定辦得到;臺軍將處於始終挨打的地位,所以應發展遠距攻勢性導彈。同年5月,當美國污陷中國的所謂“竊取”美國核機密的考克斯報告出籠後,台灣政界、軍界反應強烈,更是發出要以“毒蝎戰略”嚇阻的叫囂。其核心是,台灣應加強武裝嚇阻力量,像只毒蝎,吃了就會毒發身亡。
6 Q- U( w2 T8 l- W& h! e
$ \ f4 Y# ]4 K# q' X O+ e. {陳水扁上臺後,更是全面落實攻擊大陸的戰略。2001年6月,陳水扁調整軍事戰略,將其競選期間“決戰境外”的政策落實為臺軍建軍備戰的方向。同年8月27日,臺當局“國防部”通過“中程施政計劃”,首次提出放棄防禦性的灘岸對決、以“癱瘓戰”代替“消耗戰”的構想,強調在未來四年要建構癱瘓大陸對臺發動戰爭的能力,也就是說臺軍要對大陸展開“先制攻擊”。
, J7 y4 k. I$ M$ j: t& S5 k1 q6 e! q3 Z6 f: T$ ^9 Q- m r1 v/ _
2002年7月23日,台灣新版“國防白皮書”,將“拒敵于境外”的攻勢作戰正式確定為臺軍的軍事戰略,並強調要“預防戰爭”。9月2日媒體報道,臺“行政院”向“立法院”提交了2003年度“施政計劃”。其中包含一份“反擊大陸計劃”,其核心內容是要“建立危機處理機制”,至此,台灣當局的軍事戰略已由過去的“固守防禦”到“有效威懾”,直至調整為“預防戰略”。而“反擊大陸計劃”則是臺軍預防戰略的具體落實。其要害之處在於,臺當局正式行文對大陸實施“先發制人”的攻擊作戰策略,表明臺軍背棄過去“不主動攻擊大陸、不挑起臺海衝突”的政策,對大陸構成嚴重軍事威脅。
6 s8 v# F6 Z: B# [
k" E0 o0 x5 P" e* j* z4 }臺秘密研製短程地對地導彈
0 v+ p+ Q* g, L- d# P6 T$ R# \
. a5 _" H' S" Y; o, \5 C台灣“軍方權威消息”透露,目前台灣已在執行一項“提升戰力”的反擊作戰武力籌建計劃。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具有反制大陸導彈威脅的“短程地對地戰術導彈”的研發。秘密執行中的短程地對地導彈,射程在100至600公里間,可以侵擾福建省與中國內陸地區,大陸東南精華經濟區也受威脅。目的是“讓大陸深知,兩岸一旦發生戰事,重傷的不僅是台灣,對方東南沿海也有經濟崩盤的危機”。至於為什麼不發展中遠程地對地導彈,主要原因是中遠程地對地導彈需要精密的“終端導引”等高科技技術,目前台灣尚未發展到如此精密的技術。) d J6 s& @0 j! R0 B( @4 c
6 ^- T s+ b. A' [
早在20世紀70~80年代,臺軍就曾進行過射程達1000公里的“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的研究,雖然被迫終止,但1983年臺軍借助以色列提供的美制“長矛”導彈仿製出射程為130公里的“青蜂”導彈。李登輝出於“台獨”的需要,秘密指使臺軍恢復地對地中程導彈的研製工作。1997年以後,臺軍在“天弓”地空導彈的基礎上開發出射程為300公里的地對地“天戟”導彈,並將其部署到台灣本島和澎湖地區。1999年,台灣當局曾揚言,如果大陸攻打台灣,臺軍就要以導彈對大陸實施報復性打擊。2000年7月,台灣“國防部”又設立太空導彈系統發展機構,專門負責遠程空對空、空對地和地對地導彈等武器的研製。2002年11月,台灣“國防部長”湯曜明曾說,依台灣現有導彈射程,有能力對大陸做出反擊,同時大陸沿海機場也在“台灣導彈射程範圍內”,“攻擊是最好的防禦”。% g, ?2 k* K2 F% u0 D/ d
X0 d) Q3 l8 L; [8 Z- {
臺軍提升反擊作戰武力
- S q1 D+ Y5 \. M
: C8 w4 X4 }! ] 此外,臺陸軍也獲指示加速成立快速反應部隊,目前已提出增購75架AH-64D阿帕奇直升機的購案以作為攻勢作戰的“利器”,而臺海軍陸戰隊則將接收臺陸軍的AH-1W武裝直升機,臺軍認為,如此將使台灣登陸與機降作戰“如虎添翼”。
3 P; m' @) n7 [
+ L% g) Z% n; v 在海軍艦艇部隊導彈化方面,臺海軍已在驗證新一代導彈快艇──“光華六號”隱形快艇的作戰能力,並將在9月的第三階段“漢光19號”實兵演習中展現。
9 H% p7 p: e6 U( S% ?
7 _9 B- \' p3 F, P 臺海軍另一個動作是成立海上反擊部隊,即加強海軍陸戰隊登陸能力。臺軍認為,海軍陸戰隊屬於攻勢作戰武力,除現已配置的低空防空導彈、反裝甲導彈及兩艘戰車登陸艦,還計劃成立直升機隊,使台灣海軍陸戰隊的登陸戰力大幅增強,以備關鍵時刻的“反擊”之用。+ ` B5 c" C0 E" t- c( V
8 t- U z# O2 s3 W. _1 M/ ~0 { 在臺空軍方面,AT-3戰機攜帶“雄風二型”空對地導彈進行對地(海)攻擊試驗已獲成功,同時F-16、幻影2000均具有中、遠程導彈攻擊的能力,再加上美國已售臺的空射型對海攻擊魚叉導彈,同時最新美制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也即將抵臺。美軍公佈的照片證實,美國還在協助臺軍積極訓練空中加油技術,令航程遠及北京及整個大陸。因此臺軍認為,臺空優勢武力不僅有足夠的反擊空間,而就整體戰力而言已具有“全戰備”實力。4 b6 p! r8 X, L+ U# H9 a3 ]
6 f+ u: c% N! F+ O- V
“台獨”勢力威脅大陸安全2 m5 T$ ?+ u& U- \. N
7 `8 A# z2 ?3 a/ d2 a
但是,雖說台獨勢力主張建構一支具備攻擊至對方本土的戰略性打擊兵力,但就現實而言,台灣缺乏能力,故“決定性全面打擊”的觀念。若指望臺軍的攻擊導彈能全面阻斷解放軍攻勢、弄垮大陸經濟或是讓大陸經濟發展倒退數十年,那可說是癡心妄想。而且對岸若以同樣的方法對付臺方,則臺方所受到的經貿與社會影響更將遠大於對岸。- ]% }' \! c! V! ^" P; u. W* o7 D
+ E9 ~" t1 J8 X+ ~
如果臺軍先發制人的攻擊失敗或蒙受過重損失,仗還能繼續打下去嗎?以台灣戰場縱深的短淺,戰場空間的局限,全島都有可能完全籠罩在打擊火力之下,一旦“台獨”勢力挑釁引發戰爭,台灣軍方重要目標如指管通情中心、主要機場、陸基雷達站、甚至預備作為“第二次報復打擊”的打擊武力,都將立即成為解放軍首波優先攻擊的目標。屆時,在這種情況下,臺軍還有多少能力可以實施理想中的第二次報復打擊?(子木)9 ]. {8 V5 c. T' q8 T
0 \! M9 g, S9 R O華夏經緯網專稿 2003-8-288 U3 X( v1 b4 d* E: Q
( C. \( d# y. i2 w1 F[ 本帖最後由 bryanwang 於 2014-4-13 13:2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