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郵差協尋…班兵、班長相見淚擁

[複製連結]
chenpailiang 發表於 2012-12-25 23:0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5435|回覆: 7
郵差協尋…班兵、班長相見淚擁

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2月24日 上午4:05.

   曾在金門擔任班長的張佐廷,要找失聯43年的班兵林振榮,張的兒子張忠義為完成父親的心願,透過郵差錢清南協助,
終於找到班兵林振榮,張與林43年後再見,兩人相擁而泣。

    在屏東市從事鑲牙的林振榮,今年67歲,他昨天說,民國57至58年間,他在金門沙金美憲兵隊服役,當時班長張佐廷看他很乖、聽話,
又任勞任怨,提名他角逐模範憲兵獲選,還拿到550元獎金,當時月薪才230元,該筆獎金比2個月薪水還高,他還因此放了5天榮譽假,
跟其他獲獎的軍官搭專機,從金門返屏東探親。

    林振榮說,退伍後,他一直感念班長的照顧,幾度想和班長連絡,但班長部隊一再更換,沒有連絡上,隨著年紀漸長,一直想念兩人相處這段緣份,
都沒有結果。沒想到,班長張佐廷也在用各種方法在找他,但張只知林振榮住屏東市,不知道地址,由於年紀老邁,這份心願也愈來強烈,張佐廷的兒子張忠義,不時聽父親提及此事,
決定幫父親圓夢。

    張忠義找上擔任郵差的錢清南幫忙,利用他多年尋找地址的功力,先上奇摩找林振榮,再上google地圖搜索,果然發現有位住在屏東市廣東路的林振榮,還特別留話,要他回電。
透過這名郵差的尋人功力,相隔43年,張佐廷和林振榮兩人終於取得連絡,張特別南下找林,見面剎那,兩人都激動落淚,場面感人。

新聞出處:聯合新聞網 http://ppt.cc/KjiH

---------------------------------------------------------------------------------------------------------------------------
剛在逛新聞,被這標題吸引進去看,想看看有哪種同袍之情可以經歷43年還歷久不衰,結果竟然是我們的老學長的新聞,想必當年班長與班兵感情一定很深厚,不然就算找到對方,對方也不一定還記得彼此吧.
不過,話說這憲兵隊現在還存在嗎?學弟很菜...連聽都沒聽過...

評分

參與人數 3人氣指數 +3 收起 理由
jiungo.5197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
abb431128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jason211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mp0624 發表於 2012-12-25 23:05:30 | 顯示全部樓層

郵差協尋…班兵、班長相見淚擁

新聞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郵差協尋-班兵-班長相見淚擁-200500092.html
曾在金門擔任班長的張佐廷,要找失聯43年的班兵林振榮,張的兒子張忠義為完成父親的心願,透過郵差錢清南協助,終於找到班兵林振榮,張與林43年後再見,兩人相擁而泣。


在屏東市從事鑲牙的林振榮,今年67歲,他昨天說,民國57至58年間,他在金門沙金美憲兵隊服役,當時班長張佐廷看他很乖、聽話,又任勞任怨,提名他角逐模範憲兵獲選,還拿到550元獎金,當時月薪才230元,該筆獎金比2個月薪水還高,他還因此放了5天榮譽假,跟其他獲獎的軍官搭專機,從金門返屏東探親。


林振榮說,退伍後,他一直感念班長的照顧,幾度想和班長連絡,但班長部隊一再更換,沒有連絡上,隨著年紀漸長,一直想念兩人相處這段緣份,都沒有結果。


沒想到,班長張佐廷也在用各種方法在找他,但張只知林振榮住屏東市,不知道地址,由於年紀老邁,這份心願也愈來強烈,張佐廷的兒子張忠義,不時聽父親提及此事,決定幫父親圓夢。


張忠義找上擔任郵差的錢清南幫忙,利用他多年尋找地址的功力,先上奇摩找林振榮,再上google地圖搜索,果然發現有位住在屏東市廣東路的林振榮,還特別留話,要他回電。


透過這名郵差的尋人功力,相隔43年,張佐廷和林振榮兩人終於取得連絡,張特別南下找林,見面剎那,兩人都激動落淚,場面感人。
----------------------------------------------------------------------------------------
看到這則新聞心中真的是非常的感動,引起我的共鳴,在與人為善的觀念中,有時候心存善念的一個小動作,就可能帶給人無限的希望,筆者多年前在擔任排長時,在某一大梯次下部隊的新兵,有一個大專新兵無論體能.戰技.甲種服各方面都跟不上水準,,動作老是慢半拍,適應嚴重不良,常常在午休跟晚上的時候被老兵輪流"點名"到凌晨三四點是常有的事,每天過的愁眉不展,我看到這種情形,在午休或晚上空暇時,把他叫來排長室,教他做甲種,跟他灌輸部隊應有的觀念,(其實也是避免他被老兵單獨點名),後來他升一兵後各項勤務要求跟體能也逐漸跟上部隊要求,也比較少傳出被點名的情形了,過沒多久我也就調職了,再也沒這個人的消息了,十多年後的某天,在賣場閑晃的我,有個人帶著小孩一直盯我瞧,看的我很不自在,正想離開時,那個人突然走向我,拉著我手帶著有點顫抖的聲音說,排長你還記得我嗎?等我認出他後 一陣寒暄,時間好像重回那段時光,勾起好多回憶,最後要離開時,他對我說:排長謝謝你那段時間對我的照顧,讓我能度過那段最煎熬的日子,才能擁有現在的生活,這句話讓我眼淚差點奪框而出,當初我沒有多想,也沒想要特別照顧他,只是單純想幫他早點進入狀況,沒想到卻能幫助他,看到這則新聞讓我覺得心存善念就成善行,心存善念無心的一個小動作或許就能幫助你我身邊的人

評分

參與人數 4人氣指數 +4 收起 理由
jiungo.5197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
sp01361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jason211 + 1
apple6755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邱明宗 發表於 2012-12-25 23:45:44 | 顯示全部樓層

郵差協尋…班兵、班長相見淚擁

看到此篇新聞報導,讓身為士官的我感到很羞愧,從下部隊從229梯到284梯忠貞梯次弟兄,從219營第3連、特勤隊、256連三個單位,目前有連絡是在256連忠貞247梯、272梯兩位弟兄,其餘如過往雲煙不知在那裡?
承昀 發表於 2012-12-26 02:46:48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是感動
回想過往~實在懷念
在中心時的同梯現在只剩下一人 還有再聯繫
其餘都消失了
cfp529 發表於 2012-12-28 13:45:28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軍中充斥惡質文化,玩兵整兵的軍士官比比皆是,說好聽是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事實上變相玩兵的成分居多。小弟覺得這種感人的情節應該快變為絕響了!!
慕愚 發表於 2012-12-28 22:56:24 | 顯示全部樓層
哈哈~真是太巧了!
我在民國57~58年也住在沙美憲兵隊,不過不是92師憲兵連軍官,而是由憲兵司令部派駐沙美調查官;老實說,對這兩位憲兵我已經沒有印象,但他們絕對記得住憲兵隊二樓穿便衣的年輕調查官。
http://www.rocmp.org/viewthread.php?tid=33087
在當年,憲兵部隊理都還是老士官當班長,他們隻身來台多未結婚,對服役充員憲兵都以子侄般對待,班長和班兵之間感情自然深厚,老班長退休後部隊就變了樣。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jiungo.5197 + 1 敘事有理,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邱明宗 發表於 2012-12-28 23:37:21 | 顯示全部樓層

郵差協尋…班兵、班長相見淚擁

配屬226師憲兵連(256連),本師在68年移防返台,就是駐防金東師,憲兵連就駐守陽宅和沙美這兩地,拜與本師交接284師馬山連連長林正義叛逃,本師七十年再移防金門時,改變駐地為南雄師,也就無緣駐守陽宅和沙美這兩地。
jiungo.5197 發表於 2012-12-30 21:5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哨長 chenpailiang 的帖子

酒是越陳越香,人和人之間也是一樣吧!
50年代,眷村裡男當家都在當兵,好運的一個禮拜回家一趟,有的因為戰備或勤務的關係,一整年都見不到一眼,都很正常。
留在家裡的祇剩下女眷及幼小子女,時代背景下。眷村媽媽們也養成,互相照應互相幫忙的生活,連生小孩也是一樣,有的幫忙在背後拉著,有的燒水,有的急忙連絡男當家的快回家...

有一次我帶母親到清水遊玩,回程我繞經內埔,轉進韓媽媽家,兩個人大概有30年不見,我心裡覺得不過是一般的拜訪,沒想到我媽和韓媽媽一見面,兩個人又是抱又是跳的,都流下眼淚,雙手緊握著,還説以為再也見不到對方...

她們共同經歷苦難的年代,互相扶持過,互相加油過,互相學習過...這樣的情感,在她們心裡,會覺得更為珍惜吧!往後我和韓大哥約好,每年農曆初三我們兩家互訪,明年102年雙數,是我們要去韓媽媽家,看著母親大人,以已經在準備要帶給韓媽媽的物品,...
...心中真的是...無限感慨。

[ 本帖最後由 jiungo.5197 於 2012-12-30 22:14 編輯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23 08:41 , Processed in 0.03875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