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遊戲(the beer game)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展出來的一個商業模擬,目的在討論所謂的「牛鞭效應」。
, ?: @. G! w6 F) k8 Q6 c2 s/ O# j) [
請注意,牛鞭效應是指鞭策老牛用的鞭子,不是公牛的生殖器喔!
5 Q e! A5 ]) y2 U1 ?# C7 w1 d, \5 J9 E9 e, ]/ w$ A0 q
1.牛鞭效應:
' r. v W) `4 E大家都揮過鞭子。揮鞭子的手只需要輕輕一動,鞭子就會劃過一個很大的弧線;鞭子越長,末端鞭梢劃過的的軌跡就會越大。同樣的,當商品在交易時,經過越多手,它的預算就越難控制。好像10個人排成一排玩「超級比一比」,傳的人越多,原來那句話就越會被誤傳得不成樣子。無線電要是短距離直通,收訊最清楚;要是經過越多中繼台,轉來轉去,那訊號就越微弱,也就越易聽錯。* @9 |* H# o x+ {0 k, `% P
. l3 p8 P& t/ r/ M9 b
2.啤酒遊戲:' L: p: h1 }' i
假設有一家啤酒廠,雇用兩家大盤商,每個大盤商雇用四個經銷商,每個經銷商賣給十家啤酒館。% Z7 d: a- t6 Q. }
& b0 G. z, [4 ?
啤酒廠每週可以生產8000箱啤酒(80%產量,最大可到10000箱)。大盤商可賣3000箱,每個經銷商銷售600箱,每間啤酒館賣50箱。可以簡單算出,酒廠,大盤,經銷,酒館,都多少有些賣不完的存貨。% s% _ e2 G! L4 P8 K9 E9 E8 |
% P6 F+ P: N7 E e( u/ L- R M- Q
今天,啤酒廠推出了新口味,馬上爆紅,每家啤酒館都供不應求。酒館賣完了50箱,馬上叫貨,一叫就是100箱。下一週,經銷商送來了60箱,因為經銷商也缺貨了,欠貨40箱。酒館繼續叫100箱貨。經銷商一看,馬上向大盤叫貨,一叫就是1000箱。# ]2 H( C0 g% G) a, {
5 L3 H" u! e7 L9 m( ]$ L0 c1 R再下一週大盤商送來了750箱,因為大盤也缺貨了。大盤商馬上向酒廠叫貨,一叫就是6000箱,而經銷商繼續叫貨1000箱,酒館也持續叫貨100箱。
8 l6 k2 \0 ?1 H( k1 u) z/ O& V4 o* S" ^, S1 D( G% A6 G8 X; O$ M
再下週酒廠送去大盤5000箱,這可是拼了百分之百的產能出的貨。酒廠一看,這周還缺貨兩千箱,下週又要出10000箱,不得不檢討,是不是產能不足,所以緊急連絡廠商,在三週內要完成一套新的生產裝備,可以每週多生產3000箱,並在五週後可以達到多產6000箱的產能。
" C& {- J% U+ p" k, ]! I
. {4 }5 i4 q) _; q! d; G+ i在這三週間,酒廠欠了每個大盤商3000箱貨,大盤商欠了每個經銷商750箱,每個經銷商又欠酒館75箱貨。大家都缺貨,於是繼續催貨,繼續大量訂貨。
- y# R4 X; g( J4 {$ J7 `5 b7 a, G8 l f4 Z4 h( @+ |
三週後,貨開始流回大盤商,補貨慢慢湊齊,經銷商和酒館也拿到比較多貨。五週後,新的生產線正式大量生產,源源不絕的貨流進大盤商,經銷商,和酒館的倉庫。
8 d1 b+ E5 w6 p! d- Z
% m9 T( D" h( l$ F! v3 |* N突然,酒館發現,其實每週本來賣50箱,現在也不過賣了箱,多訂的貨根本就賣不掉,於是開始退貨。貨又堆向經銷商,成百箱的貨又被送回大盤商,再回到酒廠。這又過了好幾週,酒廠努力的每週生產16000箱,但是卻發現,其實需求只有8000箱,根本就不必蓋新廠,大家都被短時間的供不應求給打亂了手腳,現在工廠裡啤酒到處為患,貨款收不到,又要付給生產線廠商設備的錢...
4 k7 i+ g. K0 `$ U9 x h# _) b. S2 w1 T8 n! L, h" d
這就是啤酒遊戲的基本架構。當每階層缺貨時,他們通常會預先計算下週要多少貨,多訂一點以備不時之需。這中間已經有未雨綢繆之姿,但是上一層的經銷商,大盤商,酒廠,每層的人都面臨出貨不足的壓力,於是高估了需求,做了不必要的訂貨和擴充設備的動作。- P+ L3 ^0 B8 x6 O% n
: g* V; o5 D! G8 @/ G% Q( e
2002∼2003年的SARS風暴,一時之間口罩變成搶手貨物。2003年七月,我在美國接到台灣的電話,說是台灣買不到N95的口罩,要我在美國訂訂看。我打了幾個電話到經銷商,都說已經缺貨,要等六星期。所以我就訂了10箱的口罩。一個月後,疫情也控制住了,廠商打電話來,問我何時要貨,因為還要等兩週才有貨。我就把訂單取消了。看來取消的訂單很多,廠商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2 Q! P% Q [4 k% a2 ^' v1 \
7 U3 T3 M+ m, V- w( @4 M! m日前有位804梯的弟兄問起領導加給的問題,談到連隊為何要空出領導士的職缺,那是因為,國防資源有限,人員撥補必須要依照現實需要來調整。
+ d# \3 ]( ?0 _, F1 D4 u1 h# Q7 u) Z: x5 C1 X
例如說,連隊今天開缺2人,指揮部底下20個連隊,就缺40人﹔各指揮部加起來大概接近200人。200人不是說有就有,必須送去人事單位,發現近期的班隊只能補充150人,剩下的50人就要下個月才能撥補。下個月也有下個月的欠額,若是接續的班隊沒有這麼多人,那就必須在校選的時候多選點人。但是蘿蔔坑有限,今天多補明天可能就會多人出來,再往下修正。這個制度,行之有年,因為訓練只要三個月,所以容易補滿空窗;同時有缺才補,所以不會一下搞太多人出來。通常報缺的人在2∼3個月內就可補齊。這兩三個月,難免會有缺額補不滿,但是你也不能把缺額讓別人佔,否則那個補充的人永遠也來不了。
8 x( g2 k8 e2 C5 k
Y( X N0 M6 D% Z' V. U若是任由連隊自行編制需求報告,不需調整人令,則連隊當然是越快拿到人越好,所以先多報一點,到時候太多再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哪個連隊不想補實所有人員,所以大家就會多報,上級彙整就會多訓練士官,兩三個月後,哇冽,人撥到連上發現沒缺可佔,又不能「退貨」,那這些「黑官」要安插到哪裡去?, u1 ^2 {) E& R* ^ W
4 m; G4 q/ Y6 \. t
商業的世界沒有那麼多限制,所以風險由業主自行吸收;但是國防兵力可不是開玩笑,多訓練了人,不但浪費稅金,還會引起嚴重的兵力問題。每一個連隊的職缺,因此都被嚴格的掌控,避免此種弊端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