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弟先穿針引線, 期收拋磚引玉之效$ O( q) i. i2 [% c8 z, Y3 H+ h+ m
0 C d+ r; P4 Z, Z6 c# L/ @$ k[城邦暴力團] 張大春的舊社會
! W3 `: J2 K% @
& J5 S9 [" J# f& }) b5 a引子 0 F2 x2 Z# g& y I" I: k
- t, G6 o7 H& O$ {9 p
〔城邦暴力團〕對於現在並不是一套剛上市,熱滾滾的新書。筆者初聽到這套書時,尚在聯副連載中。一開始並沒有極大的好奇心及慾望想一窺究竟。雖說是衝著張大春的名氣,加上之前曾經讀過他的〔給上校的一封信〕與〔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對於他的著作印象不錯。但由於連載這種玩意,並不是可以讓沒耐心的讀者每天能乖乖地守候在報紙前。久而久之,便忘了這套書的存在。只是,當連副刊出對〔城邦暴力團〕的評語時,有句話著是烙印在筆者的心頭。
4 l0 u, }# g5 M1 ~0 e5 C
7 ?& ^6 m& L' k “廟堂之深,江湖之遠” 1 \" ~9 u; H% D) j, P
; b! t9 G" B9 w# I* R0 E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廟堂,如何能與江湖扯上關係?所謂深居廟堂之中,不知江湖之事。難不成是作者有感而發,眼看黑金暴力充斥國會殿堂,故藉古諷今,以言諭志?只是筆者對諷刺文學殊無興趣。或許是見識淺薄,或許是年輕氣盛,還與同學好生批評一番。笑曰:江湖再遠,如何遠過廟堂?此乃妄自菲薄之輩所作。江湖人物無不靠三多能擠身廟堂之中。(人多,錢多,槍子兒多)再大的衣冠穿起來仍是不脫那馬猴兒樣。 j. p/ ~- P* [" r
) y, \7 y0 X, S" k9 G$ s
時過境遷,這番評論早已拋諸腦後。隨年齡增長,見識增多,漸漸也能體會到人上有人這句話。三不五時地跑跑書店,除了閱讀新知外,偶爾也看看小說。只是筆者尚在初學者階段,腦細胞只能吸收些軟性的東西。新派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筆者是不看的(浪費時間兼觸景傷情),太過艱深與硬性的東西可也吸收不下(杜斯也妥夫司基?得了吧。)。層次大概停留在村上春樹,珍˙奧斯汀之類的東西。有時翻翻世界名著,海明威或莎士比亞。雖說是慢了點,但起步永遠不嫌晚。一日,偶至金石堂書店,書蟲又開始翻騰作怪,考慮良久,還是進去消磨他一下午的時光。(雖然翹課逛書店筆者可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但是想到原來的課也頗為無趣,咬咬牙決定進去晃晃。)踱步到筆者常看的村上春樹∼整理中。世界文學∼竟然也整理中。科技新知總有吧?卻給他擠滿十七八個看白書與筆者同的書蟲。
7 j, s- V: b4 K' \! _. \
: l N% T( j- F" [% ^& |4 i/ I 有時候你不能不說茫茫中有命數使然,偏使得到處都坐滿了人,就是在〔城邦暴力團〕這套書前留給你海闊天空的位置。罷了!反正這套書並不是沒聽過,作者倒也還喜歡,隨手夾起一本尾冊就讀將起來(筆者的爛習慣,看書先看結局)。只是,還真給他看半天不求甚解。越看越是糊塗。以筆者的觀點,一套好看的書,必定是從頭到尾都是好看的,容易進入的,尤其是這種連載小說,更是要能隨手拈來都是一篇篇的好段落,才能抓住中途加入讀者的心。將沒看幾頁的尾冊放回去,正想找尋下一個吸收的目標時,肩膀被人拍了拍。回頭一看,竟是名不認識的年輕人。 ! L9 w$ M7 W3 K. o
; c, s' m2 h% d! f) s: G
“同學,像你這種看書法的,有真正讀到這書嗎?從第一冊開始看吧!”
( _- t# f# g2 p# `5 n: ~
- E* i6 |; S( D& |8 o! X 說完,便抽出第一冊塞入我的手中,又補充了句: 6 |! D- @ ?( D" b) E
$ S) X2 R( v; U2 F8 g7 l P+ k8 W
“包你好看,不好看不要買啦!”言畢,笑笑著就往樓下走了。
( a& Q- g) D! i# c3 U: q/ _4 U \9 J N6 M
講真話,筆者還真有點給嚇到。不過想起一句話“如果有人在書店裡突然吃吃地笑了起來,千萬不要取笑他,反倒應該趕快找本一樣的書來看才是。”想必那位仁兄亦是此道中人。反正翹都翹了,閑閑沒事,不如就從第一冊看吧!也算是對知名作家張大春的致敬。 ! m) C- U3 I: `& u# t4 o
. A: O' V, o. W1 t 不看還好,這一看就不得了!從第一冊看果真不同凡響!前面隨便看看可說是霧裡看花,好不真切﹔如今從第一冊看起,卻變的津津有味,高潮迭起,好比大千世界,直教人欲罷不能!想當然而,連隔天的課也翹掉了,等著金石堂開門進入張大春所舖設的世界。 0 C' }: g: r6 ^. W8 I
B, Q' X. |! c$ P6 U/ ]
推薦〔城邦暴力團〕給未看過,甚至不瞭解張大春的讀者。 1 _; X3 b: r/ t1 k) L) [
& ^6 k D# J- ^7 A% r% m8 S % x9 ?, A0 J' H) E2 d
大意
5 j B. W8 X* c$ F* d, s9 X
1 U, X- k6 |: s" ~7 g- T7 `
; _6 }8 P- l0 ^+ L2 a 張大春先生於〔城邦暴力團〕五十餘萬字的著作,如今卻要以寥寥數百字來描述,實在是極其困難。不僅是其微言大意,用典繁雜外,架構之龐大,繁複也是極為可觀。所以非吾不為,乃不能也。希望一些簡介,能不破壞讀者對整部書的觀感,並讓讀者能對其中時空交錯,正邪交鋒的社會有些初步的概念,那筆者就自認功德無量了。(哈!)
* g4 P* p) B, K* b
G$ ]9 r* X- ^, q8 A! R. P 在一個作者(張大春)構思良久的開頭,孫小六,作者的多年好友奔向了竹林市。一個簡單卻深奧的觀念下,作者簡述了竹林的典故,並將故事由作者的求學生涯發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拉至六零年代初期植物園的一個竹亭內。
" H/ l6 O- M8 P5 { o% d5 \# ^4 n9 {7 X% W/ S
竹亭內,數位各懷絕技的老頭,為著命理星象的定數而爭論。幾位都曾是一方高手的前輩,卻不能阻止發生在眼前,在一個最有權勢,在一個他們最敬愛人身上的命案。由於牽連的等級,層面實在太廣,甚至上達天聽(老頭子,大元帥,或是稱他為老蔣亦可),數十年的結拜兄弟們也不得不帶著忠僕浪跡天涯。然而,作者的老大哥,在帶給作者一方陳舊的紙條後,作者的人生就此轉變….不,應該說作者終於要面對自己的人生。
8 ]) s. z, g( t N5 }
( m. z. M8 R; M6 l+ n/ A) Q& v 從解開字謎的開始,一連串的事件,更多的謎題接連不斷地找上作者。所有抽絲剝繭的提示,卻記述在幾本連坊間最舊的舊書攤也不會收藏的舊書上面。是天數?是人意?數十年來的無頭公案,深達清朝時的家族糾紛,國府內戰時的人事疑雲,卻要作者一手挖掘。而童年好友孫小六,又是如何扯入這連史學作家高陽都葬身其中的陰謀中?隨著越探越底,才知道這一切不是巧合,而是與生俱來的家族任務。父不許子承,這又會捲入到什麼樣的風波中?回首時,才發現到:
- l3 ^# C' I# ?' K4 A4 E1 I! k1 m) P' ]) a4 n$ `8 K
“英雄只是平凡人,在不平凡的時刻做了不平凡的事,卻能甘於回到平凡,才是真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