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評)092-224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November 30,2003
2 _/ y B2 A$ y c2 K) j# ~. C8 Z7 |6 e$ i" F: X
軍事審判與普通審判關係之評析3 n8 w) H7 E- Q0 b! s6 w/ g
0 S+ ^6 C, s0 ]' b
" p: @$ s+ v* ]1 t6 k$ g( c
$ u5 J& g+ |, c" F7 [+ C, g憲政法制組助理研究員 呂啟元
7 n' r$ Q5 p8 H& C6 e: l# ^6 P% J& p) @( J3 Y* |1 C+ X7 a! o+ {# N6 ~
所謂的「審判權」,是指法院審理裁判司法案件的司法主權之謂。司法主權屬於國家,與其他國家之司法主權相對,本國之司法主權不受其他國家之干涉;另外,司法主權亦與國內其他權力相對,不受行政或立法之干涉。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即是此一司法主權之具體表現。質言之,審判權即為國家在主權所及範圍內所行使的司法權力。
8 t$ I, s$ v- l
4 j- n2 e# ^! L4 i" F2 m. _ 一、軍事審判是普通審判的特別訴訟程序
4 m0 m T, U1 L* z, m$ w
7 s8 ]9 m; R3 ?# X: X 我國憲法是否承認「軍事審判權」,並無直接明文。此與日本憲法第七十六條明文禁止設立特別法院,不承認特別法院或特別審判權之存在,實有區別。 不過,由於軍事審判法行之有年,且司法院亦未曾宣告其違憲,故我國研究刑事訴訟之學者,多承認軍事審判權。( D$ u' P( |6 S5 |) U5 }3 s$ I" P
, X' q x a' v+ f# [+ A( P$ j; ]
釋字第四三六號解釋謂:「憲法第九條規定:『人民除現役軍人外,不受軍事審判』,乃因現役軍人負有保衛國家之特別義務,基於國家安全與軍事需要,對其犯罪行為得設軍事審判之特別訴訟程序」。故軍事審判是普通審判的特別程序,軍事審判法是刑事訴訟法之特別法。2 A: C- y9 V/ o1 j
* z* J+ R2 r" G7 o n 二、軍事審判與刑事審判之本質不同
9 h$ X" U b: K( ]# j! D
7 Q7 L. W: ~7 z+ c 刑事訴訟係指國家為實行刑罰權所必須實施之一切訴訟程序之總稱,而刑事審判可謂其核心。因此,刑事審判之本質,乃在「發現真實」及「保障人權」,此亦為刑事審判功能所在。
|3 |9 l' d2 ^2 r0 k6 X8 J9 \% [- P. I3 x. c: G! H
軍事審判權之本質,傳統乃採「統帥權說」。所謂統帥權說,是主張軍事審判權是統帥權之運用,基於憲法第九條及第三十六條,軍事審判權屬於統帥所有,非屬司法院,不受其他外力的影響。因此,軍事的審級制度、核定覆判權等,均與一般司法有別,其主要目的在於貫徹統帥權之行使。
+ S, c- n$ n ?# [$ s8 C
5 P5 l; i3 b3 v6 m5 L 惟依釋字第四三六號解釋,軍事審判機關所行使者,亦屬國家刑罰權之一種,其發動與運作,仍須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審判獨立之最低要求。此已修正傳統「統帥說」之內涵,惟大體而言,軍事審判程序仍重視統帥權之維護,與一般著重「發現真實」及「保障人權」之刑事審判程序,尚屬有別。
% B s9 F+ q2 }1 r* l8 o3 `6 }/ ]
J u4 y+ z! k" f! } 三、軍事審判並非專屬之審判權
8 a( }) ^+ I7 s4 m
; s8 C( G; T/ _$ ~* Z" V) ^8 v 釋字第四三六號解釋謂:「現役軍人負有保衛國家之特別義務,基於國家安全與軍事需要,對其犯罪行為得設軍事審判之特別訴訟程序。查其規範意旨係在保障非現役軍人不受軍事審判,非謂軍事審判機關對於軍人之犯罪有專屬之審判權,而排除現役軍人接受普通法院之審判」。根據此項解釋文之觀點,可得知軍事審判機關對於現役軍人之犯罪,並非具有專屬審判權,亦即,普通司法審判機關對於軍人仍有審判權。
* n7 c- s9 G; v6 K( f
& {5 H' p. J" i I2 `6 F; d 現行軍事審判法第一條規定:「現役軍人犯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之罪,依本法之規定追訴審判之,其在戰時犯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以外之罪者,亦同」。則於平時,現役軍人犯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以外之罪,不受軍事審判。3 Y, ^, S+ e( e* {9 I' q
% W3 U, h9 V# B- E
須注意者,國家安全法第八條第二項雖規定:「現役軍人犯罪,由軍法機關追訴審判。但所犯為陸海空軍刑法及其特別法以外之罪,而屬刑法第六十一條所列各罪者,不在此限」,惟現行軍事審判法第二百三十七條明文規定:「國家安全法第八條第二項自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日停止適用」,故現役軍人所犯者是否為刑法第六十一條以外之罪,已毋庸論。& |0 m6 L8 _) [
# o% ~: C+ Z$ k" I) k" N( W 四、非現役軍人受軍事審判之範圍
8 r+ h2 k+ j1 b( z3 {
- Z2 a% a' ?$ B, \1 y3 M 憲法第九條規定:「人民除現役軍人外,不受軍事審判」。然而,對於非現役軍人,仍有受軍事審判之可能。軍事審判法第一條第二項規定:「非現役軍人不受軍事審判,但戒嚴法有特別規定者,從其規定」。故,若戒嚴法有特別規定者,非現役軍人仍受軍事審判。( {& ^: E7 b1 ?1 G4 V, d
# D8 Y/ |9 n( s
此外,依軍事審判法第五條之規定,「犯罪在任職服役前,發覺在任職服役中者,依本法追訴審判。但案件在追訴審判中而離職離役者,初審案件應移送該管第一審之法院,上訴案件應移送該管第二審之法院審判。犯罪在任職服役中,發覺在離職離役後者,由法院審判。前二項規定,按行為時之身分適用法律」,則犯罪及發覺時為現役軍人,其後離職離役,已非現役軍人者,仍應依軍事審判法加以追訴處罰。- z4 ~) ] E: }5 }5 H
5 s1 `. E& V" r9 Y( G- V- R) q
至現役軍人與非現役軍人共犯一罪,依修正前之舊軍事審判法第四十五條第一項第三款,「非現役軍人與現役軍人共同犯罪,依前條第二項之規定,其審判機關不同時,應由管轄現役軍人之軍事審判機關管轄」,故通說及實務均認為,現役軍人與非現役軍人共犯一罪,應由軍事法院審判。
% y5 h+ s: S0 r4 O4 C
$ }! x: E# h" d' x" N$ F. v5 w 惟軍事審判法於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日修正後,學者對此屢有爭議。依現行軍事審判法第三十一條第二項:「非現役軍人犯罪,依法受軍事審判之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軍事法院管轄。」及第三十二條:「非現役軍人與現役軍人共同犯罪之案件,依前條第二項規定;其管轄之軍事法院不同時,由管轄現役軍人之軍事法院管轄。但非現役軍人犯罪案件,應由高等軍事法院管轄者,全部由高等軍事法院管轄」。則似只能解釋為:非現役軍人「依法受軍事審判」之案件,且管轄之「軍事法院」不同時,始由管轄現役軍人之軍事法院管轄。換言之,只有在非現役軍人依軍事審判法第一條第二項但書,於戒嚴時受軍事審判之情形下,始由管轄現役軍人之軍事法院審判;於平時,因非現役軍人不可能受軍事法院管轄,似不生此問題。此一爭議,究應如何解決,仍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