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資料來源:國防部史政編譯館 l1 \1 @- a$ {5 p
作者:王介艇* Q( z G `- U8 x7 D& Q
時任:憲兵教導第二團 上校團長2 R; I7 b! v/ ~4 G; |" {) Q& K
時間:民36年11月26日; q( Y* u0 Y- }; P
地點:瀋陽塔灣9 X$ R; g2 C$ V/ _9 r* k
本文: 瀋陽保衛戰(戡亂)..塔灣之役/ ?/ P/ H5 |2 d( x' j+ T
1.概述: i- U" ^& T+ e s& d B' n
民國三十五年底,介艇率憲兵教導第二團幹部,入駐瀋陽,翌(36)年二月間派員赴東北各重要城市,考選投入之優秀青年為憲兵新兵,三月間奉命駐屯瀋陽東北郊北大營,實施嚴格之憲兵訓練,同年11月訓練完成,當時匪酋林彪擴大叛亂危及瀋陽,是(11)月26日,團奉東北行轅令,接任瀋陽西北之塔灣防務,歷時一週,隨後轉接瀋陽東面,右自渾河,左自瀋陽公路線上之防務,先後達一月之久,團已甫訓練之新兵,兼以編裝限制(憲兵為勤務部隊,其裝備不適宜野戰)本不宜於野戰任務之達成,但基於之強烈革命信念,全團官兵均能見危授命,抱必死之決心,前後兩次防守戰中,均能堅守不移達成所賦之任務,不辱使命。+ }2 B% t- O, e2 ?( n! J
3 N+ L' W9 n6 k$ V& m
參加塔灣戰役部隊狀況及指揮關係如下:" G) L! F! l2 t! v6 s8 ]
(一) 編制裝備及員額:本團係訓練部隊,故編制缺乏彈性,裝備尤劣,為以甫經訓練之部隊,員額尚足。# y8 i/ c @' ^ ]9 O4 o, z
(二) 指揮部隊及系統:本團原轄十一個新兵教導隊,無營級指揮機構,為適應野戰需要,奉命後及作戰鬥編組<附件二>
4 B+ ?* W8 M3 S4 a8 Y8 O6 T[img] [/img]
$ M; G% [ b2 Y7 V. R1 ?(三) 簡明沿革:本團係34年8月在重慶組成,開赴安徽接收青年軍六三二團之憲兵教導第四團,於民國35年6月青年軍訓練復員後,奉命改編為憲兵教導第二團。
) g7 k; J6 R! q I, ? h國府憲兵要史簡沿
0 `, _/ M5 H' V* P/ Y; y' m2 w2.作戰前之狀況
5 c( {6 |6 ~# D3 | z7 L抗戰勝利後,匪軍藉俄帝之助潛入東北,竊據要點,嗣後復藉美國調處之利,時停時進控制關外重要地域,35年底與匪和談再度絕裂,匪軍在關外發動全面進攻,36年11月下旬關內外交通已遭切斷,東北各要點已發生激烈攻守戰,瀋陽地區匪軍已佔有瀋陽西北法庫彰武諸城,瀋陽通達各地大部交通已遭阻斷,匪正擬對瀋陽發動第六次攻勢,時我軍分佈各地,瀋陽兵力不濟,東北行轅乃令本團接任瀋陽西北塔灣地區新三十師之一團防務,便該團抽做有力機動使用。; V. z. P* @! `, n- G9 w0 G; E
3.我軍作戰指導( H" {5 T2 j5 C
本團奉命擔任塔灣防務後,為應急起見,首將團屬11個隊,編組為三個暫編營,並改組團部,成立小型指揮所,於奉令兩小後,完成出發準備,11月26日16時全團由北大營出發,經雪深盈尺之崎嶇道路,於次日五時到達約距七十華里之塔灣,當日八時前,團防禦配備完成,各部隊分別進入陣地,構築工事展開活動。
! S+ j6 W/ X- V, e( o& I# {/ N0 O團以編制裝備,訓練與作戰經驗之限制,故團作戰著眼在以強有力之搜索情報活動,阻止並妨礙匪之前哨行動,使我主力能有充分部署之餘裕,並於匪軍進犯時,協力鄰接友軍與以擊退,11月27日至12月3日團採取之作戰要點如下:7 l) z, J! F4 [: `8 G- w
(一) 以兩營做第一線之據點配備,各據點間相互支援,並控制較大之預備隊於團部附近,作機動支援。
6 x. Z6 z- n6 g/ I* [5 d& L(二) 以雪構築堅固之工事,各據點間構築通達之雪壕。
% b, S( \" C3 `8 a% `! `# q(三) 派出有力之前哨部隊,作較遠之警戒,並派遣部隊做威力搜索,鞏固前方陣地,防止匪軍滲透。
# O N' d. V- @0 P( p5 a(四) 派遣便衣至防區直前,蒐集情報並阻止匪軍之前哨活動。 c( z: ^: Z p' l& @! |, j$ A1 A/ u
(五) 與鄰接友軍不斷交換情報,作火力支援協定。
- m4 K8 W% r x% {3 U9 c4.作戰經過與戰鬥後狀況: U5 [+ L* I7 ?: y. [
本團自36年11月26日接替塔灣防務至12月4日轉接東部防務,迄同月24日止,未與匪軍發生直接戰鬥,惟由團派出陣地直前之便衣搜索警戒部隊,捕獲匪諜嫌疑人員與文件,呈解瀋陽城防司令部處理。9 \$ W0 L0 R* X8 [0 } Z
5.檢討
3 w5 }! c/ g; P3 D& k塔灣及渾河防守期中,本團惟一甫經訓練之新兵部隊,臨危授命斷然擔任野戰任務,並就本團各項先天之限制,採取機先行動發揮兵種特性,以情報制勝,可為本軍今後剿匪之參考。8 Z U! l, G4 `- k/ ^, u
甲:匪軍方面:
4 q/ }6 O* r+ _2 q(一) 匪軍政治攻勢,配合軍事攻擊,其政治攻勢尤以心理作戰為機先,塔灣戰役前匪在瀋陽所發動之謠言攻勢,幾使我軍民意志動搖,本團抵達防區之初,當地居民與鄰接友軍一片失敗心理,居民對我合作幾達於零。
4 ?* n! b9 l+ ^# E2 U- L6 @$ {(二) 匪情報活動異常靈活,本團俘虜之匪軍供稱,本團入駐防地後,匪即偵知團之編成戰力及行動。/ R7 K) W0 H1 h5 Y1 n' N/ N0 w
乙:我軍方面:0 T# e* v% x2 C- s' E( |
(一) 高級指揮部對兵種之運用,未能注意各兵種之特性,本團一以甫訓練畢憲兵新兵訓練部隊,擔任野戰任務,在全般戰略價值之衡量上,有欠全當。
' ]/ y& F! P0 n) a ~(二) 憲兵部隊忠貞不渝惟此精神,使用於極端困難之下,能克服艱危達成任務,尤以士氣之振奮,革命意志之堅定,惟各部隊所不及,本團擔任塔灣防務,對瀋陽保衛戰精神上之影響,較諸實施戰鬥,尤為重要。( ?' E3 a! K/ h; R5 N( B) `3 K
(三) 憲兵諜報活動甚為成功,本役本團諜報工作之重點,在爭取當地居民之合作,以對抗匪之恐嚇滲透,結果匪之諜報活動,為我破獲。
5 w6 a N6 ~. G1 J(四) 部隊之指揮體系應於平時確立,俾戰時能充分發揮其能力,本團為應急編組暫編營,作業能力較差,指揮應用諸難勝任。- U; ^, m* ^# `2 m7 {- b
(五) 知己知彼,本團於塔灣防務部署就緒後,即集合排級以上幹部,講解匪軍慣用戰法與我軍對策,對匪之以大吃小實施運動戰,速戰速決即時撤退,先包圍後突破,防禦不保守,戰線不固定,圍點誘援,圍點打援等戰法,均能詳分縷析,動燭其奸詭,隨時提高警覺講求對策,故始終未為匪所乘。
v" m& E" }0 A$ H9 }9 {. B n7 h
% Y, @: K, K. V5 b# ~0 q# h相關圖檔取自:後憲論壇資料導覽庫中國評論新聞網
) Z+ d5 J: u3 y& O! E相關人物簡介:
# }" h& l, Z' z9 D0 l 8 U8 K: S% h3 i4 U8 P! G" _+ N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黃岡縣 黃埔軍校第四期$ }5 j: b4 y+ B- ] C+ T% W
王介艇 憲兵學校 第五任少將校長& Q6 j0 p, D/ A' K
新三十師歸新一軍建制 師長唐守志# ^$ _% T3 e6 Y2 i, Y
& A) d8 P: a/ ~相關戰役資料來源參考:三大戰役真相
: [: g) h9 n6 I- S一九四七年六月,林彪率民主聯軍進攻由陳明仁七十一軍兩個師及石覺第十三軍
* s" ^1 l! E% R+ B( r0 B$ B一個師(師長宋邦偉)共三個師防守的戰略要地四平,林彪的部隊是以共匪一縱 . k- K; R. d0 \2 T/ Q
隊全部、遼吉縱隊(七縱)全部、六縱隊十七師附加東總直屬炮兵五個營共七個
, t/ x/ f5 { O8 U9 S師七萬多兵力組成攻城集團,由一縱匪軍司令李天祐統一指揮。林彪則親自指揮
# b( z. J4 y! d! p匪軍六個縱隊加七個獨立師共十七個師的兵力進行阻援作戰,總共投入兵力達二
8 o; i% i4 ]( G8 m2 R' O: L十多萬人。
8 e- N% [! l: o1 |& w& g. T& h# T7 @% {% f這場慘烈的攻堅戰至此結束,林彪大敗而逃,陳明仁死裡逃生。雙方都損失慘重 A, D- L( V' O* E% t7 j! _& Y. M
,國軍傷亡一萬六千餘人,共匪傷亡約五萬人。
/ O& C+ s. c' I) S* U
9 y, @# Q. E7 x& r0 U+ U[ 本帖最後由 張致華 於 2008-5-13 12:4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