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虛實篇
R; D7 _2 a" S6 l* R4 A
; d$ Q$ x3 s0 t0 I) }/ O從時、空因素的掌握,提示勞與逸的關係,強調爭取和掌握主動的重要。
0 T4 J* ]* ^0 b' P3 O# `1 p其論虛實的有形無形戰法,主張避守擊虛的「致人而不致於人」。9 ^+ m ] M' I" X% d, j* [
本篇重點在「因敵致勝」,論述在作戰指導上必須「避實而擊虛」,) e, |+ e, r+ u$ l) A, f
「因敵而制勝」,主動而靈活的爭取戰爭的勝利。
+ C5 V7 B, a/ I; `) \" |
2 R, B+ i& a, S6 c' R# @, W6 t! _$ u- A; i$ K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 C$ O0 m4 q3 ]( N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4 c l! j0 {, a) m7 Z
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2 B- c" W8 k D' D* N( i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 E% Y1 Y: G& _0 o, T【譯文】孫子說﹕凡是先占據戰場而待機殲敵就可休息安逸、獲得主動,. S5 S: l9 g) {0 d
而後到達戰場則因快速急進而倉促應戰,勢必疲勞被動。% \! y' A5 B$ }- _. Z% |4 A E
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擺布敵人爭取主動而不被敵人擺布陷於被動。
4 k N& N) `) g, R& _能促使敵人自動就範、進入我預設戰場,是以利誘騙敵人的結果,0 |( v( n" r0 ?& J3 [9 D
能使敵人不能前來進攻我軍,是用禍患來威脅敵人的結果。
# `) T0 `8 C: r8 I所以,如果敵人得到休整,那就要設法使其疲勞﹔如果敵人給養充足,
3 ?7 B- _: `; U那就要設法使其饑餓﹔如果敵軍堅守不動,那就要設法使其調動。& w7 ]; N1 Z k6 t+ f
因此,出兵攻擊敵人,一定是敵人奔赴急救的地方,即出兵攻打敵人要害之處。
& o6 u' O, [! m: x8 z6 v- O: ^& z
! W# c) s% P9 ~, C% S) G! Y5 t+ m+ B6 k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0 O7 L/ y/ ~: m& p- T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 Y0 H5 r& L3 N1 `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
* f/ g) C8 J+ ]3 u7 ~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
. h1 E2 a) s3 X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 ?$ `( W$ e+ G" W5 X' ^2 \
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
6 `! r. }% e6 C9 r3 C# A) Z; ~* K( Q7 p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4 Z3 r/ g% a! g: U9 B. l7 A! D 【譯文】這樣就可以行軍千里而軍隊不致疲勞,. P5 K; Q" a8 m5 s1 I
這是因為軍隊行進在沒有敵人或敵人沒有設防的地區﹔
6 n# s: R. `. z; c' q5 q1 |- Y要進攻就一定攻得下,這是因為攻打敵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住的地方﹔/ w" i4 |- j0 ~; h- T3 t" Z- x
要防守就一定守得住,這是因為扼守敵人必來攻打的地方。
6 s) D& e' D9 H可見,善於指揮進攻的將帥,能使敵人不知道應該在什麼地方防守﹔* a" p- }5 n. f( c
善於組織防守的將帥,能使敵人不知道應該向什麼地方進攻。0 ^! S: w5 r# e9 [ h
微妙啊,微妙啊!微妙得看不出一點形跡﹔神奇啊,神奇啊,
p5 O8 f1 _- ^: d2 ]2 {3 z. b神奇得聽不出一點聲息,所以這樣的將帥才能成為敵人命運的主宰。
" b9 ~! S2 l$ p# h* s進攻時,敵人不能抵禦的原因,是因為我軍衝向了敵人空虛的地方﹔+ a x4 S6 K; k$ c) K
退卻時,敵人不能追趕上的原因,是因為退卻速度快而敵人追不上。* b( F9 k7 W( }5 b' @; M
所以,我軍要想和敵人作戰,敵人即使高築堡壘、深挖戰壕,# D0 B# v9 C& K: w7 C
也不得不出來跟我軍交戰上這是因為攻打了敵人必然要救援的要害地區﹔$ p; b% V, Q6 c/ T6 [
我軍不想和敵人交戰,即使是畫地而守,敵人也無法跟我軍交戰,# V: {" ~& q# E# Q0 E/ k: G2 R
這是因為我軍設法把敵人引到了別的方向。
}2 W8 E1 a: l+ [: f1 g3 x$ C
* c5 k0 w3 D& l$ R. k7 I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之所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故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8 r. ~, W$ C3 W& ?【譯文】所以,用示形的辦法欺騙敵人,誘使敵人暴露企圖,
: D$ \4 H! m, ]6 M而自己卻不露形跡,使敵人不知虛實、捉摸不定,% v+ P4 Q7 d- |
這樣便能做到我軍兵力集中而敵人的兵力分散﹔我軍兵力集中成為一處,
- Q. C S$ S& ^' r敵軍的兵力分成為十處,這樣,我軍就可以用十倍於敵的兵力進攻敵某
8 f5 D* ]1 S$ E: b一處的兵力。如果一旦造成我眾而敵寡的有利態勢,& t J7 W, N3 j1 y# o
那就能夠造成或提供以眾擊寡的時機,那麼與我軍直接交戰的敵人就有限了。. x# D; Z. o! N1 I, k
我軍預定與敵人交戰的地方,敵人摸不到,判斷不準,* T: B. A. c) \+ l. U
既然敵方不知道我軍要向哪裡進攻,敵人要設防的地方就要多﹔9 B7 T# A/ w8 g, K% T/ K
敵軍設防的地方多,那麼跟我軍直接交戰的兵力就必然相對減少了。+ M! Y4 R+ K+ s6 T
因此,敵人前面設防,後面的兵力就少了﹔後面設防上前面的兵力就少了﹔
5 `, X5 S* E) V8 h ^! Z6 v左翼設防,右翼的兵力就少了﹔右翼設防,左翼的兵力就少了﹔# o# Y7 S* y# ^
到處都設防,就處處都力量薄弱。2 y @, {5 V# u% m" @
兵力薄弱是因為被動地去處處設防的結果﹔
" f1 X* V& ]3 i" y+ f# v* q我軍兵力雄厚.是由於迫使對方分兵設防的結果。 " w9 z ~* A3 a n) }! r4 h, Y
$ m) H/ u/ I* @: Q) J8 t- b
" ^+ C& x, d, Y' n# ~* U* }2 e% V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之日,
. t+ w0 F$ ~2 X( f5 }$ H5 |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 z- C/ ]6 I; g5 G; T
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于勝敗哉?!
7 F: {+ D- M8 D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 r" A: K% K: E. u: C) S$ X
【譯文】所以,如果能預知交戰的地點和時間,那麼,即使跋涉千里,6 {) W' f5 B* Z+ }- y* L6 B) Q
也可以和敵人會戰。如果既不能預知交戰的地點,又不能預知交戰的日期,4 r0 Z0 h4 I6 v+ e( x
那就會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不能救援左翼,前面不能救援後面,
$ a+ ^- N/ j; |6 `( }; V後面不能救援前面,更何況距離遠的有幾十里,近的也有好幾里呢?: V+ ]% E$ |8 w t- `+ ^2 l
依我看來,即使敵國軍隊再多,但不知我軍虛實,
) }3 T4 @: W. c2 T, f$ Y那對取得戰爭的勝利又有什麼補益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的。+ c* x2 c/ a& E
敵人兵力雖然多,卻可以通過讓敵人兵力分散的辦法,8 C% x4 u) S8 {6 s
使他無法用全力與我軍交戰。 * Z$ i4 {! Z0 \
: c- X `8 L+ k3 ^' Y) q4 O) d- m1 Y4 F8 o' t' M* g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因形而錯勝于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0 ?6 Z; f L0 K- J( y! a
【譯文】偵察和判斷敵情,應注意以下四點﹕一、要認真分析判斷敵情,以推知敵人作戰計畫的得失﹔二、挑動敵人,從而了解敵人行動的規律﹔三、向敵人示形,誘使敵人暴露形跡,從而了解哪裡是死地,哪裡是生地﹔四、派少量部隊跟敵人較量,以了解敵人兵力部署,知道他哪裡兵力不足,哪裡兵力有餘。所以,軍隊作戰方式靈活到極妙的程度,能達到使敵人看不出他的虛實形跡﹔看不出虛實形跡,那麼即使有深藏的間諜,也不能窺視出我軍的虛實,即使有很高明的人,也不能謀畫出對付我軍的辦法來。根據敵情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即或在眾人面前取勝,眾人也無從了解怎樣取勝的﹔即或人們都了解我所以取勝的一般作戰方法,可是不知道我怎樣運用計謀取得勝利的方式和方法。所以,作戰方式一定要靈活多變,每次取勝的方法都不要重複,而應適合敵情的發展變化無窮。 6 Q- I* g, F: D7 O1 v, O
- Y5 D9 T8 e# M7 m+ G2 X4 \
$ b7 b8 D0 Z7 k8 Y: z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0 b% |: o f' W9 j _
兵應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7 G* d% W/ F% ` 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6 Z( x! W( ], F/ Y" D
【譯文】用兵作戰的原則像水的流動一樣,水流動的規律,, V( @" G8 H" _6 X
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取勝的原則,
; F, l% O& N( y0 R6 i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 {' y& i" ?: l3 D
水因為地勢的高低而不斷改變它的流向,3 U3 A% c% r) s% q& p
用兵作戰要依據敵情而決定其取勝的方針。
* z0 M+ W6 c' _所以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原則,亦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
/ F+ n4 ]1 X8 m3 L! `能夠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得勝利的,就可以稱為用兵如神了。
' \6 n5 ?: C: y% |; s用兵作戰的原則,就像自然現象一樣,
2 J! O: t' [% J" c) P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春、夏、秋、冬四季依次交替,
& C3 N) A: L" }" ]+ [8 [不可能哪一個季節在一年中常在﹔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明暗圓缺,
6 _0 m! \# Y# M# W& u) L) z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 [; I4 `7 n( {# M5 L
+ }: P& u* G; Y; c/ j
! T9 e3 x; v# N! H+ n第七軍爭篇3 d2 o. C k( z4 y4 X1 H2 e. _
* r; F9 F1 j1 d9 o' w論會戰指導問題,如作戰運動,分合變化,治氣治力,防敗八戒等,9 T, W* e( e! H; i: U! H
但其立論重點則在「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和「後發先至」。# ?1 N/ p$ T' ^8 q
本篇重點在「以智取勝」,論述敵我雙方主力軍的正規作戰,( m+ @; _4 Z& v1 B8 O: a6 h' h1 n
這是全卷十三篇的中心篇。孫子在這篇中論述了如何先敵獲取制勝的條件,9 ~$ s; G4 i. D3 B. |
取得有利的作戰地位問題,並提出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著名軍事原則。 4 x+ ? j" F* T, X3 a
' b% v$ a- L4 \; U. A5 A
' a- z7 M; W$ R3 e) |' j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于軍爭。4 Z2 ^) V# L7 {- F: a3 I9 i5 l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4 P+ }% z6 m5 J& N" `/ }
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5 n. U( q5 ?: e/ `; }9 @9 @% `【譯文】孫子說﹕用兵作戰的法則多種多樣,) L" y) n6 a. Z a% @; Q9 g0 Y
它包括從將帥接受國君作戰命令起,經過動員民眾、集中士卒、組編軍隊,0 y8 H7 O# M- z0 t, D$ W
直到與敵人對陣交鋒等全部過程。戰場情況千變萬化,0 Y( P; i/ M8 |$ O% @
把握好稍縱即逝的戰機,全憑將領的審時度勢,& U" ]: F/ e9 l0 m; x2 o; E+ {1 O
其中最困難的莫過於軍爭了。所謂軍爭,就是掌握戰場主動,
& Q5 o, K7 `* S爭取先機之利,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軍爭之所以難,
4 U. p+ o0 x- X- \/ @' `就在於﹕要把迂迴繞遠的路變成直捷近便之路,. y, U3 z0 k- c9 M
把不利條件變為有利條件。用以小利引誘敵人上鉤,
1 H! F( H/ n# C迂迴繞過敵人占據的軍事必經道路,
: ?$ e3 W' g3 u7 L7 A這樣,就可以收到後於敵軍出發而先於敵軍到達,$ d4 p. w( R0 b/ j i
並及時搶占有利地勢,取得先機之利的效果,
6 o( H9 C6 T7 o2 B如此指揮作戰的將領,就是領會了[迂直之計]的奧妙了。
7 W& C4 a, t/ v* m* [' C0 C
1 p, J2 I3 k1 H9 ]: k1 a/ N6 b: _. W& A6 t4 p1 M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X( q- ^6 [; _- y" @9 _4 R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 l, {2 t- f# S0 g* F' J. L. P
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
9 G7 b5 u" p5 `1 `: E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3 _* L, |2 k$ Z/ N" N3 l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 n, b0 {' n- k4 M; `+ ]【譯文】軍爭是為了奪取戰場上的先機之利,
" _ Q o, Z$ X: |/ N% H$ n, z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危險。) K# _0 R* X! ?: e& ]. {
如果三軍攜帶全部裝備和輜重去爭有利之地,$ u# ]' l4 B" w% W6 H8 O
就會由於運動困難、行軍遲緩而不能按時到達﹔ c$ x5 ]) d9 h& X7 h8 |1 Y
如果三軍丟下裝備和輜重去爭利,雖機動的速度加快了,5 `0 t! z; E9 T* y3 O
但情況一旦有變,就有失去補給而無法作戰的危險。
) T, \6 ~' G2 `# I所以捲起衣甲急速行軍,日夜不停,兩路並進,走加倍的路程,1 [) z( {, L: z2 L$ d& A
趕到百里以外和敵人爭利,三軍的將領就可能被擒﹔其原因是,9 Y/ `, V. W; H% Q
精壯的士卒還可能跟上隊伍行進,而疲弱的士卒就往往落伍掉隊,, I. W; n3 B5 v8 G+ W" O
結果只能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達預定戰場。
. H; A. R, W% E1 l+ v1 _如果趕到五十里以外和敵人爭利,先鋒部隊的將領可能損傷受挫,
/ {( j6 ~, A7 j1 ^* u$ ~* e& ~! y- _因為這只能有半數的兵力到達預定戰場參加作戰。
; z/ m F& L* ]即便趕到三十里以外和敵人爭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到達參戰。
! u0 [: m8 n' k* s4 L可見,軍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軍隊沒有糧秣就不能生存,% i( ^4 g( {1 E' Q. E
軍隊沒有相應的物資儲備就無法堅持作戰。 2 Q0 y, m3 f4 x' d! ?9 g6 Y
9 @7 m. }7 @# _ R; `$ |0 I, }' P) t+ @1 e+ M9 Q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d0 T- V. t9 \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6 F/ Z* B9 d$ h. f, O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 U; ~& {/ g/ T. ]* S掠鄉分眾,廓地分守,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 p% ]# B. [" H( h& e3 G1 \【譯文】掌握戰場主動,爭取先機之利,在戰爭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 r, |2 v9 ~( R2 L/ U B% k
應明確以下三點﹕+ y$ j% X/ y' R8 B3 ?+ ~
一是如果不了解各諸侯的戰略企圖,就不能輕易和他們結交﹔
* s4 q; r+ N4 R( a二是不熟悉山嶺、森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實際情況,就不要盲目草率行軍﹔3 g. B+ F4 D; p- G
三是不用嚮導就得不到地利。
/ q9 L$ ~* i9 y4 Z" G所以,打仗要講究詭祕奇詐,要使敵人迷惑不解、捉摸不定,* y4 c. e% n; Z
自己才有穩當的立足點。而且還要根據是否有利於我採取適當的行動,' Z$ j [/ {/ ]+ V( `
要適時地分散和集中,從而靈活多變地使用兵力。
8 d0 P" f& l8 y( K- |這樣,軍隊行進,快起來迅猛如疾風,慢起來像森林一樣徐徐擺動﹔
8 y3 Q8 J4 m7 K3 J- i8 o軍隊進攻起來,像烈火那樣猛不可當﹔防守起來,像山岳那樣巍然屹立﹔
4 D4 p$ c. X' \" Q+ l* [9 @隱蔽起來,像在陰黑天看不見日月星辰那樣,使敵人對我軍行動茫然無知﹔% _) h+ o7 O2 B* F
動作起來,像雷霆萬鈞,使敵人驚愕而無所措手足。! D2 H9 P* I3 p$ ^6 @
在敵方鄉間掠取糧秣時,要兵分幾路行動﹔- l q0 `" y C5 U7 ~* j
開拓地盤時,要分別利害,擇要據守,權衡敵我態勢,相機而動。
1 B# o: [0 L9 J3 Z- L7 a總之,先懂得以迂為直計謀的就能爭取戰場上的主動,
" m: @ T t9 L4 `! \就會取得勝利,這就是軍爭的法則。 , a$ R1 P7 k& U( G# \
' r: M/ S/ n% b, x! ]3 [軍政上說﹕打起仗來用語言指揮聽不見,所以使用金鼓聯繫﹔
7 L: ^' J- m; J( A/ Y2 l3 y用體態聯繫看不清,所以使用旌旗指揮,統一號令,統一行動。
0 Q# p* i0 b; q( Q& t: M一般來講,夜間作戰指揮多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指揮多用旗幟,
& |6 N) ^3 [, A) a5 G之所以變換指揮信號,都是為了適應人們的視聽能力。
8 a- T- v3 [/ C# R軍隊用金鼓旌旗指揮,使行動一致起來,勇敢的將士就不能單獨前進,
- W" W4 b( ]" w4 c$ m# @怯懦的也不能單獨後退,這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有效方法。
1 W) |6 t, R" W: G% {! `1 U V( e8 p
$ I& M! p( G9 S1 h& e1 B3 N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 }! G0 j* R2 v" C5 a+ f8 D
【譯文】在軍爭中除了掌握戰場主動,爭奪先機之利外,; j. }$ I6 n1 ~' z$ ~
還必須注意掌握住敵我雙方的(氣)和(心)。所謂(氣),4 U* |( H' {) k) Z3 J
就是士卒的士氣,所謂(心),就是將帥的決心。
$ _% v" P, P9 `% z, V* [1 t軍爭中就要做到﹕
- |/ K8 z3 f% W一、打擊敵軍的士氣,使其低落下來﹔
$ i* j/ B0 q P$ e' ^二、動搖擾亂敵將的決心,使其迷惑疑慮、舉棋不定。
7 n. I4 h; _0 @9 z軍隊的士氣,在初戰時往往十分旺盛,銳不可當,所謂[朝氣銳]﹔
9 \5 C7 o/ r5 C* Q經過一段時間後,力量大為損耗,士氣往往逐漸怠惰消沈,0 c4 H" o( n4 C* ^! Y8 {
所謂[晝氣惰]﹔到作戰後期,士氣低落甚至衰竭,所謂[暮氣歸]。
4 [( J1 s* @, o l, O% h2 J0 ^ l- _# R6 m( r
, O5 d9 r* G+ Y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1 `6 h4 ~7 H2 ?9 C( k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 s' ]# j1 ?2 ~) |* @9 R* C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 [6 V3 _" B& U) x: P& Q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T3 p. Y; x' c: C. I! l
【譯文】所以善於用兵作戰、爭得主動的將帥,總是避開敵軍的銳氣,
g8 ~7 C, y( f/ }4 ~等到敵人士氣低落甚至衰竭時再實施攻擊,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
# f( \$ t# N* |' z$ Q6 S7 f9 ^以自己的嚴整對待敵軍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對待敵軍的鼓噪," r3 B, H3 g% w) `# y
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對於敵人來說就是奪其將領之心。
( q I7 `$ g( u5 s$ A& a/ F6 x( ^; L I以我軍有利地形和陣地接近來等待敵軍的長途跋涉,! z- p) ]/ c$ M( f4 k9 Z
以我軍充分的休整和充足的物資儲備來等待敵軍的疲憊和饑餓,
; N) v) Z/ K7 e5 {; W" h3 [8 l* p% y這是掌握與提高戰鬥力的方法。在軍爭中,; x2 T4 m, R! S( S( A
不要輕易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軍,
, W, j% H$ m, j不要進攻實力雄厚、陣容嚴整的敵軍,這是掌握機動應變的方法。
* y" x3 M i$ G6 W# U7 l
) _" s2 O. D6 k6 ]7 R0 b2 f. z0 ~% C9 R8 x7 d. t' L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4 B2 ~" p/ ]: [4 p' P
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O$ d' A9 n+ Z5 {8 l, ~
【譯文】在軍爭中遇到如下情況要按下列原則妥善處置﹕如果敵軍占據高地,% d0 @. m ~7 q r& A
居高臨下,就不要仰攻他﹔如果敵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攻擊他﹔) D& z3 G k& K+ c0 e
如果敵軍佯裝敗退,就不要跟蹤追擊他﹔3 X( J0 u0 a* l N0 m% R+ ^
如果敵軍攻勢銳猛,就避開而不要攻擊他﹔* p( Q) `; l) `: H
如果敵軍用小部隊作誘餌,就不要上當﹔
! i5 y% I! L5 r( t3 G6 g+ o5 A& j如果敵軍撒兵回國,就不要攔阻他﹔
0 K1 g [. e1 m# W: D如果合圍敵軍,就要留個缺口﹔- {* J3 Q4 V6 U1 k2 o# z
如果敵軍處於窮途末路,就不要追逼他,6 M' D8 m, Q& C# h+ W+ N% E: `
這些都是用兵作戰的重要原則啊!
# ]( V! l+ f6 w. a" w! \% v% w3 c6 k: G2 R5 v8 ?
[ Last edited by 陸戰憲調士官長 on 2005-7-25 at 01:58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