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教學] 脊椎損傷

[複製連結]
fire409 發表於 2007-7-25 11:2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12890|回覆: 4
前言

脊椎受傷的力量,往往會造成其他損傷,這種損傷亦容易被人忽視,亦可能導致永久傷殘。因此各醫護人員必須懂得怎樣判斷和處理脊椎損傷。對很多脊椎受傷的病人來說,他們能否完全康復,終生癱瘓或甚至死亡,關鍵可能視乎他們被搬移的方法是否正確。本頁的主旨,是怎樣為脊椎受傷的病人提供最佳的入院前的護理。

第一部:目的

讀完本頁後,你應該可以清楚明白引述下列的主題:

描述脊柱的結構和機能

識別脊柱損傷的過程

說出脊柱損傷的類別

認識脊柱損傷

描述脊柱受傷病人所使用的配備,包括

軟頸套

硬頸套

解救套 Kendrick Extrication Device (KED)

脊骨板

識別處理脊傷病人的程序包括:—

量度軟硬頸套的尺碼

使用軟硬頸套

脫除頭盔

使用KED解救套

使用脊骨板

第二部:診斷

脊柱

脊柱是由三十三塊脊椎骨組成。為首的七塊名為頸椎骨,是可移動最多的椎體。以下十二塊是附著十二對肋骨的胸椎骨。跟著便是後腰部分的五塊腰椎骨,餘下的五塊胝椎骨和四塊結合在一起的尾椎骨,是不能移動的。

脊骨頸段:在頸部由七塊骨組成

脊骨胸段:在身軀的上半段,由十二塊骨組成,而十二條肋骨附在其上

脊骨腰段:在身軀的下半段,由五塊骨所組成

脊骨胝段:是盤骨的一部份

脊骨尾段:是骨尾

脊柱的功能是:

支撐身體

使身體可以彎曲

保護脊柱神經

脊柱神經

脊柱神經共有三十一對,都是從脊柱分出來的。這些神經的編號,是根據它們從脊柱伸展出來的高低位置而定的。各神經的編號和名稱:

8 頸神經

12胸神經

5 腰神經

5 胝神經

1 尾神經

脊柱神經內除了有感覺神經,也有運動神經。它們是脊柱和人體周邊之間的雙向傳導線路,同時賦予人體感覺和活動的能力。

導致損傷的原因

最常見損及脊柱的脊創傷是曲力或旋轉力所造成,當這種損傷涉及頸椎時,傷者可能因脊柱受壓而不能呼吸,導致迅速死亡。

脊柱骨受傷通常會受下列五種猛烈運動導致:

向前彎

向後伸

直接拉張

向前彎而扭轉

垂直壓縮

以上每種過劇運動會使脊柱骨有不同程度的不穩定和造成受傷的危險。

將脊柱盡量向前彎曲可能會壓破其中一個柱體,但卻很少造成神經上的問題。由於結構上的原故,脊柱很難向後伸至超越正常的限度。不過,如果力度夠猛的話,連結一起的關節也可能會破碎,造成局部不穩定的情況。直接的拉張力不是常有的,這種力通常會造成胸椎有穩定性骨折。

提示

頸部最令人關注的兩種損傷是向前彎並旋轉和垂直壓縮。

向前彎加上旋轉可使脊柱中的小關節脫位及骨折,和破壞連接體之間的強力礙帶。這種損傷會造成一種嚴重影響及脊髓不穩定的情況。強力的垂直壓縮(例如一拳打在頭頂上)可能攸一個椎體爆裂,如果這種損傷發生在頸椎的話,則通常病人受傷部分以下的身體會突然永久失去活動能力。


 

提示

任何從高處跌下、跳水受傷、或與汽車失事或其他減速損傷有關的病人,都應該視之脊柱受傷,直至能夠證明事實並非如此為止。


損傷種類

頸椎是脊柱之中最易受傷的部分。最常見的損傷有下列各類:

壓縮骨折

脫位

車禍中頸部急拋致傷

第三部:診斷

(一)車禍中頸部急拋致傷

當傷者向後跌時,如後腦撞擊,可能釀成同樣的彎身損傷。傷者亦可能涉及酒後駕駛。

(二)歷程

當一輛停留不動的車輛,被另一輛正在快速行駛的車輛從後撞來的時候,該車輛便會突然衝向前。這時駕車者或乘客的頭便會猛力拋向後方,使頸部突然極端過度伸延,當頭部向前彈回時,頭部便會屈曲,但力度較小,在頸部過度伸延的階段,頸部的前面和側面都會受損。

(三)損傷識別

各醫護人員必須能夠識別脊柱受傷。小心觀察,盡快找出有關的資料。

脊椎受傷的病歷非常重要。應盡量找出有關發生意外環境的正確資料。

例如:

找出損傷的正確時間,如果意外在六小時前發生的話,那麼,喪失了的機能復原的機會就減少。但是如果一名傷者在脊傷後仍能作出任何展示性動作的話,他就有75%的機會將來可以恢復行走。

下列意外可能導致脊椎受傷,及應注意的事項:

受傷情況

汽車車禍、在水淺地方跳水、高速滑水時跌下或從高處跌下等情況的第一目擊者及/或到場拯救者,或接獲報告者,必須考慮頸椎受傷的可能性。

不動而痛

在若干情況下,痛楚並不是出現於受傷的那個位置。第一或第二頸椎骨折可能痛楚反射到頭的頂部。另外,一處的痛楚可能被另一處更厲害的痛楚蓋過。

動而痛

脊柱受傷時就如其他骨節受傷一樣一動就痛。如果傷者訴說背部中線有痛楚,便必須考慮他的脊柱是否受傷。緊記:不可移動病人或讓病人自己移動。

觸手即感痛楚
如果可以觸及傷者的背部的話,就以指尖觸摸他的脊柱位置。如果發現傷者觸手即痛楚,便應考慮他的脊柱是否受傷。

變形
脊傷很少有景顯著的脊柱變形現象。不過,沒有變形並不表示沒有脊柱骨折的可能性。應繼續找出其他受傷徵象。

裂傷和挫傷
身上有割傷的人和挫傷的人可能頭部受了足以令脊柱受傷撞擊。

持久勃起
陽具持久勃起是脊柱受傷的可靠徵象。

大小便失禁
脊傷可使大小便失去控制。

癱瘓
四肢癱瘓可能是脊髓受傷的最可靠徵象。覺得麻木、刺痛或虛弱也是可靠的徵象。這些感覺在傷處以下的地方是很明顯的。

(四)癱瘓的類別

四肢癱瘓
下身癱瘓
半身癱瘓
(五)脊柱(神經性)休克

脊傷常常造成自主的神經損害和血管擴張,因而帶來低血壓。與休克不同的,就是心跳並不快(脈搏每分鐘超過100次),同時四肢保持暖和。

註:

有時候,可以用從兩腿開始向上檢查知覺反應的方法,來審斷脊髓受損的位置。如果知道脊神經的分佈情況的話,便可以估計受損處神經的約略高低位置。

可用一個粗略的指引,那就是肚臍約與第十條胸神經(T10)處於同樣高低位置。另外,乳頭與T4、鎖骨與C3,也都是差不多處於同樣高低位置。如果病人的乳頭知覺完全正常,但肚臍處知覺有問題的話,他受傷的地方就可能在T5和T10之間。如果必須持續複查這種知覺位置的高低位,就好像搜集其他有關神經方面所得的資料一樣。

評分

參與人數 5貢獻 +1 人氣指數 +4 收起 理由
御風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SNOOPY + 1 非常專業又實用
阿光 + 1 感謝學長專業的分享!
s93320331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雲生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fire409 發表於 2007-7-25 11:34: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固定頭及頸的方法


頭鎖 (Head Grip)


胸鎖 (Sternal Grip)


胸背鎖 (Sternal / Spinal Grip)


斜方肌擠壓法 (Trap Squeeze)


改良斜方肌擠壓法(Modi Trap Squeeze)


處理原則
1.警告傷者不得亂動
2.傷者頭及頸必須先用手固定,直至用器材制動為止
3.由固定處向不固定處制動
4.須先計劃及器具準備妥當,方可進行固定
5.制動時,頭及頸須保持同一位置
6.移動傷者時,避免下列動作:
  屈曲、伸展、旋轉、向側彎曲

評分

參與人數 4人氣指數 +4 收起 理由
御風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kamcar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阿光 + 1 圖文並茂
雲生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SNOOPY 發表於 2007-7-25 12: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2 fire409 的帖子

請問 fire409 長官
脊椎損傷〈骨刺或椎間板突出〉或牽引的背部肌肉酸痛
用熱敷還是冰敷較合適、有效?
如何自我保健或復健來恢復?
阿光 發表於 2007-7-25 22:30: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3 SNOOPY 的帖子

報告學長!
您也有〈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或牽引的背部肌肉酸痛的症頭嗎?
學弟也是吶~
之前出過車禍,結果多年後的現在,發作啦!
西醫說要開刀,但也是會有復發的可能!
而且脊椎弄一刀,感覺不是很妥當吶!
中醫說無法根治,要一直復健!
有時不一定搬重物,反而是一個普通不出力的姿勢,
就"中"啦
嚴重時痛一兩個禮拜,輕則兩三天!
學弟也趕快搬小板凳來聽聽唄!
SNOOPY 發表於 2007-7-25 22:41: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阿光 於 2007-7-25 22:30 發表
報告學長!
您也有〈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或牽引的背部肌肉酸痛的症頭嗎?
學弟也是吶~
之前出過車禍,結果多年後的現在,發作啦!
西醫說要開刀,但也是會有復發的可能!
而且脊椎弄一刀,感覺不是很妥當吶 ...

報告阿光兄
從早上發文掛號排門診沒看到打火長官上來耶
我這半桶仙仔濫竽充數先澎風一下好了
椎間板突出如果嚴重到擠壓神經的話,病情就蠻棘手的
雖然現在醫學科技進步,有雷射開刀,到誤觸神經的機率還是有
而且開刀後,復發的機率也蠻高的〈因椎間板還會長、而且會有些畸形,像指甲掉落後長出來無法如初一樣〉
所以長期擠壓疼痛會造成週邊肌肉酸痛!像我長年勞動背重物已有側彎的現象
看到這篇報導才想問個明白呀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23 07:26 , Processed in 0.04030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