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海軍】海軍軍旗史話

[複製連結]
陸戰憲調士官長 發表於 2005-6-12 14: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7068|回覆: 1
民國前二十年(清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二十七歲時,
在香港雅麗斯醫院附設之西醫書院以第一名畢業後,
在澳門行醫成名。翌年於廣州設「東西藥局」,繼續行醫,
並常與鄭士良、陸浩東、尢列、陳少白、
魏友琴及程璧光、程奎光兄弟,
秘密集會於廣雅書局內南園之擴風軒,
討論革命之進行。也就在這一年的秋天,
陸浩東利用在尢列
(字少紈,時與 國父、陳少白、楊鶴齡被人併稱四大寇)
家聽濤閣久住的機會,
精心設計了一面「青地、中有白日」的青天白日旗,
準備作為革命的旗幟。
  
民國前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清光緒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年、十一、二十四),
國父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創立興中會於檀香山。次年二月二十日(三、十六),
國父在「乾亨行」召集幹部會議,議定召選健兒三千人,
攻取廣州,作為革命的根據地。
陸浩東提議以其手繪之青天白日旗作為軍期,
亦於是日通過。時值中日甲午戰爭海陸雙潰,
馬關條約成議前一個月,人心憤激之際,
遂又決定於重陽節(西曆是年十月二十六日)在廣州起義。
遺憾的是,這次起義,由於準備不夠充分,
運械延誤,再加上消息外洩,致全部失敗;
不但青天白日旗不及使用,
連陸浩東也於是役慷慨就義,
捨身殉難,成為國民革命史上首先犧牲的四烈士之一。
此役是 國父自稱的「第一次革命」,也是史家所稱的「首次廣州起義」。  
民國前十二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閏八月十五至二十九日(一九○○、十、八-二十二),
第二次革命,鄭士良舉義於廣東惠週三洲田,
正式使用青天白日旗為軍旗。
是役,義軍由六百人發展到兩萬多人,
每戰皆捷,勢如破竹,惜糧彈皆缺,
無法獲得接濟,終忍痛解散。
日本義士山田良政被執遇害,
成為外國人為中國革命犧牲的第一人。
民國前七年七月二十日(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八、二十),
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合併為「中國同盟會」,
在東京舉行成立大會,公推 國父為同盟會的總理。
次年冬,同盟會本部討論中華民國國旗之形式:
國父主張沿用青天白日旗,
以紀念為其犧牲的原設計人陸浩東及興中會諸先烈;
廖仲凱提議用井字旗,以表示井田之義;
另外也有人提議用金瓜斧銊式,以發揚漢族精神;
用十八星式,以代表十八行省;用五色式,
以順應中國歷史之習慣(時尚無五族共和的涵義)。
黃興(字克強,一八七二-一九一六)贊成用井字式,
指青天白日形式不美,且與日本旭旗近似。
國父主張用青天白日旗持之甚力,
因黃興持異議,遂又精心設計,
決定增加紅色,以符自由、平等、博愛之真義,
改成青天白日滿地紅,而成現在國旗之形式。
惟當時意見紛歧,未能解決,遂暫予擱置。
但自此以後之歷次起義,
均用青天白日滿地紅之三色旗為革命標幟。
而海軍於辛亥年九月二十四日(一九一一、十一、十四)
在九江首義時即已換升了青天白日滿地紅。
民國成立, 國父孫中山先生就職臨時大總統於南京。
民國元年三日及十日,
各省代表會及臨時參議院先後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
取紅、黃、藍、白、黑五色,
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
以武昌起義所用之鐵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
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
此項決定,實違 國父初衷。
國父對此五色國旗之決議認為不可,
當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
事後(元月十二日)曾咨覆臨時參議院,
評述理由,謂「青天白日取義完美。
中國為遠東大國」日出東方為恆星之最者;
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符自由平等之義,
著於赤幟,亦為三色,其主張之理由尚多:
故本總統以為暫勿頒訂施行,
而俟諸民選國會成立之後」。  
「海軍大事記」載:民國元年改正朔,
以太陽曆紀年。一月一日,即清宣統三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也。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舉 總理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以黃鐘瑛為海軍總長,湯薌銘次之。
取五族共和之義,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以紅旗右角鑲青天白日,日有十二光芒為海軍旗。  
民國元年二月十三日,孫大總統向參議院辭職,
並薦袁世凱以自代。
同月二十日,參議院經激辯後,
仍定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國旗。
二月十日,袁世凱就第二任臨時大總統於北京。
五月十日,參議院討論國旗統一案,
十四日決議以五色旗為國旗,
並頒佈海陸軍旗及商旗式:「以十八星為陸軍旗,
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海軍旗,商旗適用國旗」。  
以上有關國旗及海軍旗等旗式之討論、
議決及公佈,至此時止,算是已經定案。
北京政府在民國十六年之前,除短時的政局劇變外,
旗幟的使用,可以說並無特別的變化。
國父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的理想,未能達成,
而遭受了挫折,真是莫大憾事!所幸者,
海軍能以它為軍旗,
使他能隨時隨地在我國土或延伸的國土上飄揚,
也可稍慰 國父於萬一。  
事實上,海軍自民國前一年,
辛亥首義換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之日起,
及至各省代表會、參議會議決,
政府明令公佈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之後,
迄今八十餘年來始終即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軍旗,
從來沒有變過。
這期間, 國父精心設計並極力主張作為我中華民國國旗的
「青天白日滿地紅」三色旗,雖然屢經挫折,
但終隨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而節節推進,
至民國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北洋政府海軍成為國民革命軍海軍,
以及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東北易幟,
歸順中央,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遂遍揚全國。
至此,國旗與海軍旗始成為同一旗式,
海軍與國家則同一命運榮辱與共矣!

(本文截錄於海軍總部網站)

[ 本帖最後由 MP476 於 2006-2-1 17:49 編輯 ]
MP269C570T 發表於 2005-6-13 22:23:59 | 顯示全部樓層
海軍軍艦上面的長梳,也是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來設計,只是比例不一樣,變成長條壯的。

以下圖取自中華民國海軍網站,文取自海軍官校>海軍典故




軍艦上有一面狹長而小的旗幟,平時很少人對它加以注意,日落之後,它依然懸掛在軍艦主桅的桅頂上,日以繼夜的飄揚,這面小小的旗幟,就是「長旒」。它是世界海軍極富歷史意義的一面旗幟,而不是裝飾品。
  早在十七世紀英荷戰爭之際,荷蘭海軍上將川浦(Admiral Trump)在小勝之後,企圖鼓勵所屬官兵乘勝追擊,殲滅英國海軍,於是在他旗艦的桅頂,懸掛掃帚一把,以顯示他要將英國海軍自海上掃除的決心。英國海軍指揮官非常震怒,也在相同位置懸掛大馬鞭一根,表示用鞭笞以責罰荷蘭人的決心。後來英國海軍獲勝,認為以大馬鞭鼓舞士氣值得紀念,於是設計出一面狹長的小旗「長旒」,來替代大馬鞭懸掛在桅頂。象徵馬鞭的長旒﹐自此為世界各國海軍所採用,並按國情設計它的圖案,用作軍艦的標幟。

  英海軍認為這種長旒是艦長的光榮標幟,因此命名為「艦長旒」(Captain's Pennant);美國海軍認為它既然象徵戰鬥意志,因此,軍艦自服役開始,就應有這種旗幟,所以命名為「服役旒」(Commission Pennant);我國海軍命名為「長旒」。旗面成梯形,用紅色為地,橫直按十與一之比,靠旗桿一端嵌國徽。 http://www.cna.edu.tw/cnavy/origin/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23 12:27 , Processed in 0.02129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