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決定吧+ I( } u, Y4 q9 _' n
; o+ e. V2 ]* b2 {9 a6 _8 V1 |
對於文學頗有底子,或是常常瀏覽文章的人,肯定對這個標題一定不陌生,不錯!劉墉曾寫作時曾以這個名字為題,而其內容大略如下: & n! i3 u! d: L( j8 d) k 9 C* ~5 r$ K# t7 b$ f' O s" h劉墉他們將要搬家,而全家人都忙著打包東西,他的兒子當然也不例外,而他兒子曾詢問爸爸(劉墉)該不該將書打包帶去新家,而劉墉說了一句話『自己決定吧!』這一句話不單只是將問題還給了兒子,更重要的是經過劉墉的解釋,這句話還隱含著人長大後將開始會有越來越多的權利(決定權),而當你擁有並且運用這些權利時,你也附帶著責任,必須對自己所決定的事情負責。 , ? H3 I- x3 U0 z/ L; L - }1 V) G/ ~) ?4 R5 g2 k當然!我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並非要拾人牙慧,而是還跟大家談談我們手上的權利(決定權),我們有的決定權其實很多,打從食衣住行…等我們幾乎都能決定,然而當我們的權力越來越多,我們是不是任意的將這種權利(決定權)交給了別人,或許我們不認為這些權利不易得,而覺得無所謂。6 q: K+ G; u' k; H# Q, y
/ e! ?5 I. {# g3 t5 C! x" m1 i$ M
「隨便!」、「都好!」、「你認為好就好!」,這些話是不是早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而我們未必能發現這些話有時卻帶給我們自己傷害,或是不愉快,而非我們原本所想的能夠簡單、省麻煩。7 f+ L2 N. r5 _5 U9 }
+ W8 e6 g3 @7 ^$ o" M9 o3 e
舉個例來說,〝心情〞這種東西,往往是常被我們忽略的一種權利(決定權),我們其實已經不自覺的將這種權利,利用我們所謂的『口頭禪』轉交給了別人。3 O3 |7 L3 V3 y
( C* m; X% O. {9 k' c開心、憤怒、悲傷,其實這些情緒我們都能決定,或許你想說「還不都是那個人(事)…」,是的!如果沒有那些可惡的人(事)來干擾我們,就不會有生氣、悲傷…等負面的情緒,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同樣罵人的一句話,為什麼在樂觀的人眼裡卻不值得有所反應,不是他們高明,而是他們將情緒的決定權緊緊握在手中,你如果能夠想開,而那句話或許對你來說就不怎麼樣,即使你生氣了、悲傷了,那你仍可以決定自己要這樣下去多久?一分鐘?一小時?還是一天?: ^4 W! p( z0 V2 i @$ C
, f: j$ |# s5 Z: x想必我寫到這裡有人已經豁然開朗,我們常常抱怨、抗爭自己的權利受損、被剝奪,但是我們何曾想過輕易得到的決定權,卻被我們轉交給別人,讓別人來決定自己。4 ~1 s+ ]# ^) e1 c1 p
% Y5 w' B, x( R7 l% [# @
如果你(妳)過的不愉快,是不是該想想,何時應該將寄放在別人手中的決定權拿回來,讓『自己決定吧!』 _- Q: Z+ R u2 P: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