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為台灣前東師部第三處處長。民國四十九年生,基隆市人。十五歲時進基隆海事補校輪機科就讀;晨間送報紙,白天則在基隆修造廠船塢油漆部打工。後進軍校,為陸官專四十八期,步校體幹班二十八期,步校正二七四期,特戰專精班六期,三軍大學陸院正七十八年冬班(初試與複試均以第一名考取),陸院七十九年戰術研究班,戰爭學院正八十二年班畢業,曾任排長、連長、編參官、營長、教官、指揮官與第三處(作戰部門)處長等。
曾參與「步兵師實兵對抗」演習、游擊戰與反游擊戰「虹光實兵對抗」演習、「裝甲旅實兵對抗」演習、軍對抗兵棋推演、漢光演習、精實演習曾等。著有<中共在長江三峽建壩對其國防影響之研究>、<國軍未來戰場情報準備之研究>、<臺澎金馬地區應變作戰之研究>與<中共空降襲擊臺北之研究>等著作──分別獲得國軍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屆軍事著作金像獎之佳作獎與三軍大學學術研究第二名──以及軍事評論等數十篇。
本書作者以其多年軍旅經驗,以及對戰略的豐富研究,大膽剖析臺灣戰力的實際狀況,以及國防軍事的腐敗癥結,期勉喚醒國人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切勿成為錯誤政策的犧牲者!
臺海兩岸戰力極為懸殊,是大家一致的共識,而且差距還在與日俱增當中。這時,無論是「決戰本島」抑或是「決戰境外」,都有必要瞭解兩岸軍事力量懸殊所代表的戰略義涵,而這六項戰略義涵為:
1. 共軍隨時可以對臺動武
2. 臺灣軍事力無法抵抗共軍的侵犯
3. 臺海兩岸之所以尚未發生戰爭,是因為有外力介入(主要是美國)
4. 臺灣處理兩岸關係失當,導致臺海危機
5. 臺灣需確定終戰指導,避免發生軍方一廂情願的焦土政策
6. 臺灣建軍五十年,已徹底慘敗
唯有清楚臺灣目前的處境與困境,找出癥結,凝聚共識,才是最務實又聰明的作法。戰,人人可為,但求戰得有價值,有把握!
第二部分:
最近臺灣出現一本評析臺灣軍事安全能力,並討論如與中共發生戰爭,和戰之間,臺灣應如何處置,書中見解與一般頗為不同,但不無可以深思之處,茲摘部份內容以供參考。
增加國防經費是走向亡國之路
國防部為了因應共軍威脅,希望下年度(九十年度)的國防預算能維持在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約較八十九年度增列新臺幣四百億元,總額概約三千一百億元(事實上約四千六百五十億)。增列的預算,國防部希望優先使用在資訊戰、情報蒐集、飛彈防禦系統與傳統武器等,以提升整體戰力,否則以現有的國防預算,已不足防衛臺、彭、金、馬的需要。就國防經費而言,若以共軍為敵,即使傾中央政府之全國預算用於國防上,也無法防衛臺灣,因為臺灣戰爭資源,包括人數、土地幅員、財力、物力與工業科技等能力,都不是優勢的國家,無法單獨以純武力抗衡一極為龐大的軍事強國;何況中央政府預算也不可能用於單一國防上,因為國防經費提高,就會排擠人民實際生活所需的教育、交通、經濟、衛生、社會福利與還保等方面的建設經費。如果其他方面建設落後,失業率就會提升,生活品質惡劣,政治黑金,人民還想要保護臺灣嗎?還會有人高聲疾呼臺灣獨立嗎?我想,人民巴不得中共快來拿下臺灣呢!
一個國家國防經費的多寡,首先得考量其本身能力;換言之,中政府的預算大餅必須合理分配,使各部門皆能正常運作,照顧到全國百姓;若單一國防經費過高或中央預算赤字過巨,均超過國家能力,遺患無窮。今天國防部希求經費是以共軍威脅為考量因素,國防部告訴百姓:「現有的國防預算已不足防衛臺、澎、金、馬的需要。」這是一個嚴重錯誤的說明與要求。若以敵國威脅為首要考量因素,逢小敵國,我們應付自如,遭遇對等敵國,尚可考量敵國威脅程度而適時調整國防經費,不影響民生建設;若與大國或強國為鄰,而與之軍備競賽或為敵,則陷於無止境的消耗國力。長期軍備競賽或仇視對抗會陷人民生凋敝的消耗戰;大國可輕易以十擊一,甚至以百擊一,所以小國的國防經費若以大國國防經費或敵方之威脅為比較因素,則小國的國防經費就必定形成國家的財政黑洞,那又何必戰爭呢?未戰已敗也。因此,國防經費的需求必須以本身能力為考量,而不是敵人的威脅。
避免戰爭是國防政策
古有明訓:「兵者凶也,亦困亦乏也。」岸若發生戰爭,是華人悲劇,尤其是小國臺灣與無辜百姓的慘劇。戰爭不只人員犧牲龐大,每日的財力消耗更是驚人,爾後復建工作困難重重。國防部外購E-二T空中預警機每架九十萬美元,幻象二000戰機每架六千萬美元,F-十六戰機每架三千萬美元,還有三套愛國者反飛彈及海軍、陸軍的裝備;八十九年若再增購三套受國者反飛彈系統與神盾作戰系統,更是數千億元的財政黑洞。當全球區域危機已從軍事對抗走向政治和解,臺海兩岸自不能免於此種潮流與趨勢。我是軍人,深切瞭解戰爭對軍民之心靈與身體的戕害。我愛國家,也愛這塊養育我的芬芳土地──避免戰爭就是愛她;也知道戢爭可以避免,那就是臺海兩岸泯除敵意,維持臺海平靜。
因此我們最好的國防政策就是避免戰爭,好以有限的經費從事民生建設,使經濟繁榮,交通四通八達,文化藝術水準提升,城鄉景觀美化,公園綠地普及,社會福利制度健全,人民幸福,這才是人生存奮鬥動力,也是國家存在的目的;否則國家主要功能消失,國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們有好的制度與環境,人民就會油然生起熱愛國家之心,其他國家也會協助我們;這就是武力,一種軟性武力,去影響中共思想,改變中共生活方式,促進其制度朝向民主,講求人權,使中共政權認同和平理念,我們才有避免戰爭的機會,就像東西德的統一,以色列與埃及的和談。
全民獲得生存是國防政策
若臺海兩岸領導人智慧不高,無法緩和處理「臺海兩岸問題」而擦槍走火,就打破現況與瓦解和平統一的希望。展望兩岸情勢,共軍犯臺型式不外兩種,一是武力強攻,一是武力恐嚇。
武力強攻是以武力進犯臺灣,迫使臺灣投降或佔領臺灣,可區分為五種方式:
(1) 海空封鎖。
(2) 大量飛彈襲擊。
(3) 先打外島再進逼本島。
(4) 高技術條件下三棲進犯本島。
(5) 以小型核武或中子彈攻擊臺灣。
武力恐嚇是以武力有意圖地向我國展現武力與示威恐嚇之行為。可區分為八種方式:
(1) 共軍在東南沿海實施軍事演習。
(2) 共軍數艘軍艦進入臺海中線附近海域。
(3) 共軍八架戰機越過臺海中線附近海域。
(4) 干擾我軍外島補給。
(5) 擴大偷渡滲透人員。
(6) 戰鬥人員登陸我國無駐守之島嶼。
(7) 試射飛彈到臺灣附近海域,無人島或無人居住之山地,或飛越中央山脈。
(8) 中共大批漁船(五百艘以上)集結或分團越界進入我近海區域(十浬)。
共軍若採第五種方式──小型核武(共軍稱為戰術性核子彈)或中子彈攻擊臺灣,以十KT核武(一KT相當於一千噸黃色炸藥威力)或中子彈炸射人口稠密地區,如三重、中和、永和、新店與新莊等地區,造成我方人口大量死傷,而共軍無傷亡之虞,國軍能有作為嗎?共軍投射一枚核武,臺灣能不統一或投降嗎?
武力恐嚇難以撼動我軍心,以實質武力進犯灣,則易逼我投降或攻奪臺灣;在中共採取武力進犯臺灣的極不利狀況下,國軍若罔視民命,暴虎馮河地遂行反登陸作戰,進行第一擊(反擊)或第二次反擊,則人民之枉死,難計其數,臺灣地區處處斷垣殘壁,民不聊生。
戰爭應避免,若無法避免,非戰不可,戰前就應有詳盡的終戰指導綱要,無論戰局如何劇烈與慘重,罔顧勝敗;政府對戰局的勝敗應有計劃作為,在戰鬥過程中作最後決策,以確保全體人民的生命安全為最高原則,不應在不利的狀況下還想動員數百萬人赴戰場,當砲灰。當於戰況進展中可研判戰局勝負時,就可決定繼續戰鬥或不戰。確保全民獲得生存,才是好的國防政策,尤其避開戰爭更是中華民國臺灣一百分的國防政策。 還有一項可以做
成立特種作戰指揮部,統一特戰的力量
精實案揮刀自宮了特戰部隊
精進案再切另外一刀
有戰力者都裁撤
上樑不正下樑歪,唉 台湾“总政战部”职能和解放军的“总政治部”很接近啊。
1994年台湾误击厦门的事件,还请老潘司令详述。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兵 at 2005-10-19 15:22:
台湾“总政战部”职能和解放军的“总政治部”很接近啊。
1994年台湾误击厦门的事件,还请老潘司令详述。
外島定期會實施火砲射擊,那一次是40高砲火射,剛好有民用機駛入安全距離,不得已火砲只好轉向,又很不巧的在空中未爆,10幾發砲彈就這樣掉在廈門郊區,傷到4個人(大陸說法)。台灣方面有向大陸道歉,新聞也報導滿大的,小兵大大沒有印象嗎?mp03 Originally posted by 老潘 at 2005-10-19 20:16:
外島定期會實施火砲射擊,那一次是40高砲火射,剛好有民用機駛入安全距離,不得已火砲只好轉向,又很不巧的在空中未爆,10幾發砲彈就這樣掉在廈門郊區,傷到4個人(大陸說法)。台灣方面有向大陸道歉,新聞也報導滿大的 ...
1994年底俺没在国内,可能就没有听说:h:a; 1994年底 . 小弟剛下部隊不滿 2 個月時 . 就遇上金門年度大演習 . 太武一號演習 . 記得演習才進行了一個月左右( 預定是 2 個月 ) . 金防部突然下令演習停止 . 只知道發生誤擊廈門事件 . 一名士官長( 聽說前一晚喝得濫醉 )在一架航空器進入安全距離時 . 私自下令其負責的40高砲轉向不知多少度實施射擊 . 造成廈門 7 間民房被夷為平地 . 多人受傷 . 士官長後來因此被判軍法 . 當時大家都摸不著頭緒 . 只知道收工 . 也爽到了我這個菜鳥副機槍手 . 但是夜晚的50機槍曳光彈射擊照常進行 . 這是我所看過最美麗的煙火 . 諷刺的是.....那是可以用來殺人的 . mp04 多谢troop_Red兄发自现场的报道:) 請問潘總與各位學長:
這位作者先生,為何這幾年不見了?有人知道下落嗎?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