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9420032005 發表於 2006-1-25 11:08:54

了凡四訓

這是一本部錯的書經.大概講命運雖是天注的
但能靠後天來改變它.(如做一些善事.及公德...)
應該在廟寺或佛院都找的到.或如下
http://www.bfnn.org/
多做善事多積德

chrishuang 發表於 2006-1-25 19:18:15

補充 " 了凡四訓" 簡介資訊

了凡四訓簡介
自古以來,一般人都被命運所控制,而身不由己,只有明理之人,命運約束不了他,正所謂:「賢達之人能安命也。」

「了凡四訓」,世人幾乎都曉得是改造命運的寶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於獲得此書之後,細心閱讀,進而立定志向,力行實踐,以化疾病於無形,掃除窮困的威脅,消除生活的煩惱,達到化凡入聖的境界。

「了凡四訓」,作為修身之銘言,人人可以成聖成賢。用為處世之準則,舉世得以消除災難與業障。確實是自救救人的最佳捷徑。

「了凡四訓」,語解精編,內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訓」的主旨。讀者諸君或者會因程度不一,觀念不同,而有見仁見智的觀點,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聖,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鑑的。

因此,凡有先見之明的人,都不會放過讀此書的機會,凡是有智慧、有志氣、有作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人,在讀過此書之後,必能逢人介紹傳頌才對,而這些收獲,正是此書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歷久不衰的原因。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應篇」的精華所得。開頭所以先談「立命之學」,是為了勉勵世人奮發向上,不要自暴自棄,因為人生的氣數,雖由前生造因而定,但命運的好壞,卻隨著此生心性之狀態而改變,因此以立命之說開宗明義。

第二篇接著講「改過之法」,是因為一般人,都自認自己是無過失之人,而不知改過行善,試想不知改過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為人若諸惡不改,眾善奉行,則功過相抵,等於沒作。若諸惡不改,只略行數善,則就只見禍不見福。因此說:改過是立命的下手工夫,所以第二篇墊上「改過之法」。

人若知過能改,但不曉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勞無益,因此第三篇接著談「積善之方」,作淋漓盡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與方法。

初學行善之人,難免會像窮小子忽然變成暴發戶,會有傲慢天下,藐視一切的驕傲作風,因此末篇以「謙德之效」,叮嚀「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人能謙虛為懷,則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達到改造命運的目的。

總而言之,「了凡四訓」,雖曰「四訓」,其實是一氣呵成的一篇「立命道理」,確確實實是人生之「至理名言」。
=============================================
袁了凡先生 略傳
袁了凡先生,原名黃,字坤儀,江南吳江人。
博學多材,精通河圖洛書之理數,星命之學,堪輿之道,律呂音樂,數學算術,水利,兵備無不獲有心得,並留有著作甚多。「了凡四訓」即其戒子之文。夫人賢,常助之施,亦自記功行。
明朝隆慶四年為舉人,萬歷十四年中進士,歷任寶坻縣長,兵部職方司主事,軍前參贊,督兵等職。
享年七十四歲。明熹宗追贈尚寶司少卿。

*********************************************************
以上資料摘自心靈資訊網

budd001 發表於 2006-5-26 12:58:32

請參閱^^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縣人。年輕時入贅到浙江省嘉
善縣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縣得了公費做縣裡的公讀生。他於明穆宗隆慶四
年(西元一五七○年),在鄉裡中了舉人;明神宗萬歷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
)考上進士,奉命到河北省寶坻縣做縣長。過了七年升拔為兵部「職方司」的主
管人,任中剛好踫到日寇侵犯朝鮮,朝鮮向中國求救兵。當時的「經略」(駐朝
鮮軍事長官)宋應昌奏準請了凡為「軍前贊畫」(參謀長)的職務,並兼督導支
援朝鮮的軍隊。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權,假裝賜給高官俸祿與日寇談和,日寇信以
為真,沒有設防;李如松發動突擊,攻破形勢險要的平壤,因而打敗了日寇。

      了凡先生因為這件事當面指責李如松,不應用詭詐的手段對付日寇,這樣有
損大明朝的國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隨便殺害百姓,並以頭來記功。了凡向
李如松據理力爭,李如松發怒;不但不接受勸誡,反而獨自帶著軍隊東走,使得
了凡所率領的軍隊孤立無援。日寇因而乘機攻擊了凡的軍隊,幸賴了凡機智應對
,將日寇擊退。而李如松的軍隊,最後終於被日寇擊敗了;他想要脫卻自己的罪
狀,反而以十項罪名彈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審判,終於在「拾遺」(諫
官)的仕內,被迫停職返鄉。在家裡,了凡非常懇切,認真地行善直到去世,過
逝時享年七十四歲。

      明熹宗天啟年間,了凡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了凡徵討日寇的功績
,贈封他為「尚寶司少卿」的官銜。了凡先生從當學生時,就非常喜歡研究學問
,書不論古今,事不分輕重,他都認真研究,並且非常通達。例如﹕星象,法律
,水利,理數,兵備,政治,堪輿等。

      了凡先生在寶坻縣當縣長時,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
事情;寶坻縣當時常有水災泛濫,了凡先生於是積極興辦水利,將三汊河疏通,
築堤防以抵擋水患侵襲;並且教導百姓沿著海岸種植柳樹,每當海水泛濫,挾帶
沙土沖上岸時,遇到柳樹就積擋下來,久而久之變成一道堤防。於是了凡先生又
督導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溝渠,並鼓勵百姓耕種;因此,荒廢的土地漸漸地開墾,
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種種雜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了凡先生家裡並不富有,可是卻非常喜歡布施,家居生活儉樸,每天誦經持
咒,參禪打坐,修習止觀。不管公私事務再忙,早晚定課從不間斷。在這當中,
了凡先生寫下四篇短文,當時命名為「戒子文」,用來訓誡他兒子,就是後來廣
行於世的「了凡四訓」這本書。

      了凡先生的夫人非常賢慧,經常幫助他行善布施,並且依照功過格記下所做
的功德,因為她沒有讀過書,不會寫字;因此用鵝毛管沾紅墨水,每天在歷書上
做記號。有時了凡先生較忙,當天所做功德較少,她就皺眉頭,希望先生能多做
些善事。有一次,她為兒子裁製冬天的大袍子,想買棉絮做內裡。

      了凡先生問﹕「家裡有絲綿又輕又暖和,為什麼還買棉絮呢?」

      了凡夫人答﹕「絲綿較貴,棉絮便宜,我想將家裡的絲綿拿去換棉絮,這樣
可以多裁幾件棉襖,贈送給貧寒的人家過冬!」

      了凡先生聽了非常高興說﹕「你這樣虔誠的布施,不怕我們孩子沒有福報了
!」

他們的兒子袁儼,後來中了進士,最後以廣東省高要縣的縣長退休。
頁: [1]
檢視完整版本: 了凡四訓